第 64 章 立后(1 / 2)
嬴政当即便命人去将那些为秦国效力的墨家子弟唤来,让他们好生跟着李令月手底下的人学习如何铺筑沥青路。
在得知这沥青路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沥青,是出自巴蜀之地的天然沥青矿后,嬴政又大笔一挥,将天然沥青矿纳入了秦国官方的管辖之中。
秦国官员们本以为,秦王去长安是度假去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王上在去了长安之后,他们的工作量竟成倍增长。
尤其是墨家子弟,被李令月带领手下工匠们拿出的一样样新技术,砸得晕头转向。
能够认识到新事物,学到新知识,墨家之人自然高兴。
可这事物出现的频率也太高了吧?
入秦墨家子弟拢共才多少人啊,他们便是连轴转,也没法满足秦王的需求啊!
秦国这一代的墨家钜子当即便决定给身处齐、楚之地的其余两位同行各写一封信,劝他们带着手底下的子弟一起入秦为秦王做牛马……不是,入秦来将墨家发扬光大。
虽说当初墨家是因内部理念不合,才一分为三,有了秦墨、齐墨和楚墨。
但现在,入秦墨家钜子在自己手底下的弟子们即将过劳死的时候,他愿意摒弃前嫌,力邀另外两支墨家入秦。
秦王手底下可用之人多一些,也好让他们喘口气,腾出手来培养新弟子,来为他们分担工作,同时将他们的理念传承下去。
当然,这时候的秦国的墨家子弟们还没有想到,这连轴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即便是他们将楚墨和齐墨都拉来秦国,也顶多是多了一群陪着他们一起加班的人罢了。
他们预想中可以喘口气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
秦王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放着好端端的咸阳宫不住,偏要去长安乡住那寻常的房子。
虽说嬴政已命人尽可能将李令月的大房子给盖得气派一些了,可不到一年的功夫,能盖出什么来?
在秦国朝臣们看来,长安乡的房子,委实配不上嬴政的身份。
可惜嬴政执意如此,秦国朝臣们也只好认命地时常出入长安乡。
大量车马在长安乡往返,一些大臣们坐在轺车上,看着长安核心地带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的景象,不由感叹道:“这长安之地与过去大为不同了。”
谁能料到,在咸阳王城中颇为荒僻的长安乡,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有了这样的景象呢?假以时日,长安的繁华程度,怕是能赶上王城的核心区域了。
“那位大唐太女不愧是后世王储,果然有些本事。”
“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一切却井然有序,若是能将长安乡的发展模式借鉴到别处,我咸阳的规模只怕还能扩大不止一番……”
一些脑子活络的大臣们,在见到长安乡的发展进程之后,已经开始筹划着在长安乡买房子、盖房子了。
原本他们还在忧心,若是嬴政一直赖在长安不走,他们岂不是要长期在王城与长安乡之间往返?
但现在,他们完全没有这
方面的顾虑了。嬴政驻留在长安乡()?(),
大不了?()_[(.)]????????()?(),
他们也跟着在长安乡搞个临时办公场所嘛。反正按照长安的发展状况来看()?(),
他们是怎么都不会亏的。
往长安跑的频率高了()?(),
朝臣们自然也发现了自家王上与大唐太女之间的暧昧关系。
嬴政每日毫不避讳地与李令月同出同入,奏疏上偶尔可以看见来自李令月的批注。甚至近日的一次朝会,李令月竟也出现在了现场,嬴政竟然还会询问李令月的意见。
这可不是对待友邦储君的态度啊!
秦国朝臣们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有了些许想头。
不多时,便有人试探着上了一封奏疏给嬴政,说秦王如今已亲政多时,当早立王后,早纳姬妾,尽快为秦国诞下继承人来。
以往在看到这类奏疏时,嬴政总是不予理睬,他心中自有打算,又岂是底下人的三言两语能够动摇的?
可眼下,嬴政在收到这封奏疏后,将这封奏疏递给了李令月。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的教习工作一直在进行着,李令月早已习惯了嬴政时不时递一本奏疏给她。他会让她先分析一番,而后再与她分享秦国的惯例,以及他本人对此的想法。
因而,当嬴政将这本奏疏递给李令月之时,李令月未曾多想,便接了过来。
当她打开这封奏疏的时候,才发现了这封奏疏与其他奏疏都不同。
李令月握着奏疏的手骤然攥紧,抬眸望向嬴政:“陛下,你这是何意?”
嬴政道:“底下的臣子们都为寡人的终身大事而担忧,寡人觉得,他们手虽伸得长了些,但说的话却不无道理。令月,你可愿成为寡人的王后?”
“王后亦有涉政之权,若你成为我秦国王后,日后你想让人做些什么,便可直接吩咐下去,而不必事事通过我来做。这样岂不更为便捷?”
“你为我大秦付出良多,可因你后世之人的身份不好大肆对外声张,这功劳大半都落在了我身上。这于你,于你手底下的将士们而言,实在有些不公。我希望能够让你堂堂正正地站在寡人的身边,将属于你的荣耀归还与你。”
“你知道,我并不在意这些。”李令月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若是身处大唐,该是她的,她自然不会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