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2)
姐妹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沉浸于工作中的何伟总算听到屋里动静,仓促放下手中钢笔上前查看情况。
两姐妹个头差不多高,对立而站时很难让外人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然而当视线移到两人脸上,一个饱经沧桑苦相脸,一个嫩白如玉少女颜,这下谁还能分不清谁大谁小。
“何慧,你又跟小黎吵什么呢?一家人和和气气讲话不好吗?”
何黎忍住不让自己哭,却在何伟揉着她肩膀安慰时猩红了眼眶。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就来指责我。”何慧看了眼抹泪的何黎,讥讽一笑:“还一家人呢,爹死了娘改嫁,我们这还算个家吗?”
何伟无奈扶额,心累不已:“你又来了,怎么不算家?在外面流浪的孤儿才没有家,我们有房子住,有饭吃,你还不知足?”
“我凭什么知足?”何慧冷笑,不愿再与他争辩,转身踢掉拖鞋,重新躺回了床上,“你还是先问问你亲爱的妹妹干了什么吧。”
气氛忽然变得沉默,沉默到昏天暗地,月光也一并沉寂了下去。
何伟把何黎带出里屋,合上房门后,他用手帕给她擦了擦泪,细声细语地问:“黎黎,什么情况?
何黎接过手帕胡乱在脸上抹了几下,深呼吸平复情绪后泪水总算制住。
她故作轻松地把周铭天的事对何伟复述了一遍,何伟听后眉心皱了皱,好在没有何慧那么大的反应,反而慢条斯理地拿过搪瓷杯给何黎倒了杯水。
“钱都已经给了,再要回来也不现实,再说那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会选择帮忙,说不定过两天他会把钱还回来。”
何黎接过水杯咕隆灌了两大口,瓮声瓮气道:“是啊,我也是没办法了,总不可能看着周技术员死在我面前吧?”
何黎赌气似的吸了吸鼻子:“不管我姐怎么说我,那些钱总归是我自己攒的,我爱怎么花怎么花,她生气也没用。”
何伟欣慰地笑了起来,揉揉她的脑袋:“是了,犯不着哭,你自己的钱,爱怎么用怎么用,她管不着,至于后面几天的生活费……”
何黎担忧地望他一眼,何伟笑着说:“没事,大不了去我同事那儿借点应应急,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
何黎叹气:“只能这样了……”
*
其实何家三兄妹小时候关系特别好。
何黎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一出生就跟普通孩子不同,连接生的护士都夸这小婴儿漂亮可爱,长大后铁定是美人坯子。
因着俏皮可爱的模样,何黎打从出生起就是何家人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哥姐的护短更让她成为厂区小霸王。
当时家里全靠何正一个人养,日子过得拮据却很温馨幸福,家里要是只有一颗鸡蛋,哥姐俩就分蛋皮吃,其余的全部留给小妹,得了布票,头一个给小妹做新衣裳,何黎真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姑娘。
这份宠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也或许并没有改变,那只是“成长的代价”,没有人会永远保持原状。
好景不长,1974年的春天,迎来知青下乡第二次热潮。
何黎她妈王琼是家庭主妇,她爸何正是红星机械厂一名普通职工。那时整个何家只有何正一个人有工作,何伟何慧兄妹俩还在高中上学,于是在没有跟大家商量的情况下,何正把自己的工作给了何黎,俩哥哥姐姐只能跟随大部队下乡。
何伟对此并没有异议,认为自己是大哥,就该承担下乡的责任,而小妹是早产儿,体弱多病年龄又最小,下乡恐怕凶多吉少,她理应留在城里,替自己照顾父母。
何慧却不是这样想的,她成绩虽说比不上大哥,却也是考上了高中的,而小妹何黎的成绩差到初中都是擦线过的,未来一定考不上高中。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何慧认为自己即使无法进入办公室当文员,也至少是工厂里有文化的技术工,再不济分配到脏乱差的车间干一些杂活,可她偏偏没想到那几年城里职位严重紧缺,缺到根本没有多余的岗位留给他们这些知识青年,下乡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办法。
可她不愿下乡,不愿自己的整个人生被浪费在山窝窝里,她不愿意!凭什么是她去!
最后到底谁都没法改变自己的人生。
顶替父亲进厂上班后,何黎每个月领到的工资留一部分给家里开支用,剩下的全部寄给大哥和二姐,包括厂里有时候会分发一些福利品,什么牙膏牙刷肥皂,毛巾手套白糖……她一个不留,分别寄到两人所在的农场去。
何黎还和谢民做过几次见不得人的生意,下乡把农民家的农产品拿到黑市上兜售,分到的钱拿去换成全国粮票、布票、油票……有什么换什么,统统给哥姐捎去。
进农场后何伟倒是经常写信联系家人,何慧简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如果不是兄妹俩正好分在同一个城市,何伟时不时去何慧的农场看一看,何家人还不知道何慧到底是生是死。
何黎也单独给何慧寄过信,每年有六封,何慧一封都没拆开看过,好在她没把信扔掉,返城的时候一并带了回来,才知道每一封信里都装着一张大团结。
洗完澡回来,何黎躺在哥哥的简易木板床上休息了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