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白雷离开(1 / 2)
结婚的第二天,张灵湖就一直谋划着要白雷回去解决问题。白雷一直磨蹭着不走。
“按照仪式, 不是要回媳妇家的吗?”
张灵湖咬牙:“你不用这么封建的吧?”
白雷:“这个可不是封建, 这是宝贵的传统礼节。”
于是只好带他回了一次娘家, 要提前通知亲友, 所以定到了第三天。
张家父母,哥哥姐姐,自然是热情的招待,亲友同事邻居们也都过来了。张灵湖的大姐给亲友发糖果, 就只在手心里放两枚大白兔奶糖,并两枚带壳花生。人人都分到了, 小孩子们自然是欢笑着, 立刻就吃了。
大人们一点儿也不会嫌弃, 郑重的放在口袋里, 留着以后给孩子吃。
亲友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 一个胖子都没有,全都是瘦瘦的, 脸上带着热情的笑。
因为此时秋粮正收割, 还没有收缴上来。粮站虽然有白雷的补贴, 老百姓都过得很节省。
像是回门儿这种级别的招待亲友,更像是自带干粮的聚餐。
亲友们上门,用一个方形的木头盒子,外层刷了黑漆或者红漆,内层是蒸笼一样的三层格子,里面放上干粮。根据远近亲疏的不同, 干粮的材料,大小,数目各有不同。
有杂粮的,棒子面的,白面的。也有放十个的,十五个的,或者二十个的。有的做成婴儿拳头大小,有的是很实在的成年男人拳头大小。
负责接收礼盒子的工作,是顶级重要的。名字叫做折盒子。重要程度就跟六十年后的婚礼收红包登记一样,严肃的甚至还要带验钞机。
张灵湖刚刚生产出了月子的亲二姐,就亲自负责这个工作,她知道所有亲友的关系和来历,拆开盒子,也要分清楚谁跟谁,在心里记一笔账。
另外甚至还有闲着没事干的亲友,在一边站着,围观闲聊,议论评点。
因为按照老北京的传统,特别讲究送礼和回礼。如今特殊时期下,送礼和回礼流程也简化了,统一变成折盒子。
就是打开亲友带来的盒子,拿出一部分干粮,然后剩下一部分,让亲友依旧带走。按照规矩,盒子是不能拿空的,所以就有那种狠人,把最后一个干粮掰开,只留下一半儿干粮在盒子里的。
根据主家的情况不同,一般来说,都是拿走百分之七十,或者百分八十。
拿的少,亲友就会评价主家“折盒子轻。”拿的多了,亲友评价:“折盒子太狠。”简单的一句话,就包含了无数的含义。
张家二姐折盒子非常轻,她一个盒子里只拿一半。把干粮放在一个大蒸笼上,盒子盖儿依旧盖上。
放满一个蒸笼,亲友们马上抬走。当天吃饭,就是要吃这些干粮的,所以要拿到锅上热一热。张家就只负责烧几大锅的菜汤,然后配着亲友带来的干粮一起吃。
张家的菜汤做的非常好,张爸爸亲自拿来一个陶瓷瓦罐,直接把里面的三斤猪白油,一份为二,放在锅里。刺啦啦啦啦……,满院子飘香。
又放了些葱姜蒜零碎进去。
乡下的二表叔送来五十多斤野菜。洗净了,切碎,放在两口一米直径大铁锅里,填满了水,又加了些白麦粉收汁儿。
等到汤煮好了,一掀开锅盖儿,热气腾腾,香气逼人,满院子的亲友,都如同中毒了一样。
普通一个小孩子,就可以往肚子里塞进去两碗汤,两个三个的吃干粮,现在亲友们都是拖家带口的。
张家二姐折盒子出来的干粮,根本不够吃。张爸爸因为觅得佳婿,十分高兴,这次大方的拿出来一百斤细麦粉做干粮待客,早已经蒸出来三百个馒头。敞开了供应,管够。
白雷还挺礼貌的,一个一个的亲友见了,鞠躬行礼,让叫什么就叫什么。
亲友们把结婚那天已经夸赞过的话儿,又夸了无数次,都说这个小伙子白净,是个文化人儿。
到了结婚的第七天,白雷终于在张灵湖的催促下去处理正事。他一个人走的,张灵湖想的是,自己毕竟不了解那个世界,不去也行,省得添乱。她已经知道白雷的本事,知道他神一般的能力,对此很放心。
白雷是吃完中饭走的,临走的时候还在她额头轻轻一吻:“亲爱的,晚上想吃什么?等我回来给你做。”
因为白雷的能力,心念一转,就能回来,并不耽误新婚小两口儿的晚餐聚会。
但是白雷当天晚上没有回来。
张灵湖入睡前还有些生气,心想。怎么会这样,不回来就不回来,怎么连个消息都不给那,多让人家担心,等回来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但是白雷一连三天都没有回来。
张灵湖是真的着急了。
他们新婚后的住所,就是以前黄梓桐争取到的,组织上发给的四合院儿。黄梓桐甚至还在故宫给他们小两口准备了一处院落。
不过两人婚后太忙,一直没有出门。
张灵湖一个人站在四合院儿,来回走了好多趟,在枣树和柿子树的树影里里,慌张极了。一想到白雷可能会遭遇不幸,她用手捂着心脏,心口噗通噗通的跳。
又过了几天,白雷还是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