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类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3章 将相之才

第483章 将相之才(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成八零首富福妻 离婚后,夫人一胎三宝周总求复婚 七个疯神 重生之农家小书生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 万道大帝 狼人杀:绑定选角系统后一举夺冠 捡来的娘子不好惹 锦鲤真千金驾到,霉运通通退散

曹端并不在书院,不过离的也不远,在书院不远处的小镇上暂居。

那个小镇就是围绕书院形成的。

陈景恪规划的学城,自然也规划了生活区。

虽然目前这里书院才只有三所,学生也不多,但围绕这三所书院生活的人却不少。

比如洛下书院同时也是算学研究院所在地,上千名算学精英在这里学习搞研究。

这些人的家眷,很多也都被接了过来,就住在生活区。

然后三所书院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有配套的施舍,相关人员大多也都住在这里。

还有很多来这里求学的士子,干脆就在这里租房子常住。

目前生活区的规模,已经不亚于一般的镇子。

酒楼、茶馆、客栈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曹端并没有窝在客栈,而是四处观看。

发现这里的人都非常有素质,大街上看不到有人吐痰,垃圾都会丢到路边的垃圾桶里。

走路习惯性靠右边。

也几乎听不到大声喧哗,就连小贩的叫卖声都比较收敛。

但真正让他震惊的是两点。

其一,这里的人都懂得排队。

买东西之类的,都会自发的去排队,有人插队就会被大家鄙视。

商家也不会为插队的人服务。

这乍一看很不起眼,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太难了。

一个几千人的镇子,能做到这一点,足见治理这里的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但还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百姓懂得羞耻心,知道在外面要保护自己的颜面。

说白了,要教百姓们‘礼’。

普通百姓都能懂礼,可见书院的影响有多大。

其二,几乎都识字会简单的算数。

小镇上的人懂礼貌这不奇怪,有太多办法可以做到了。

他自认为自己主政,也能将身边的人教育好。

可是让大多数人都识字,这一点就难了。

但这座小镇上的居民,几乎都会写自己的名字,都认识一些常用字。

比如招牌上的字,不论能不能写的出来,起码都能认得出来。

最开始他还以为,这些人是习惯了周围环境,所以知道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字。

后来将其中一些字拆开,单独拿给人看,大多竟然也都认识。

这就说明,他们是真认识。

而且这里的人,几乎都能熟练的应用加减法,很多还能用乘除。

要知道,在乡下很多大地主家里,都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

很多地主家的管家,也就能写几个常用字,懂得简单的加减法乘除而已。

这种种表现不仅让他疑惑。

怎么做到的?

他就去打听,很快就有了答案。

书院开办的有初识学堂,教镇上的人读书识字。

初识就是字面意思,教人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这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景恪竟然这么做?

这让他有些不敢相信事情的真假。

于是亲自去初识学堂,进行实地考察。

所谓初识学堂,其实就是一棵大桑树下搭了一个大木棚。

没有课桌,也没有笔墨纸砚。

教的人就站在一块黑板前,用白色粉笔写字。

老师是几个半大的孩子——都是三所书院的学生。

学习的人就席地而坐,手里拿着木棍在地面上写写画画。

学生也不是固定的。

谁都可以过来学,没有收费,没有人会过问,更没有人来阻止。

新来的人自己找地方,不要打扰别人。

有的人学会了,或者有事要走,就自己从一边离开。

可谓是来去自由。

他们中间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童,还有妇人。

有衣着整齐,一看就是体面人,也有衣衫破旧的苦工。

但不论是什么身份,此时此刻都围坐在一起学习,是那么的和谐。

教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先讲一个简单的古人小故事。

然后从故事里提炼出几个简单的常用字,教大家认识书写。

算学方面,则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几个孩子一遍又一遍的教,下面听讲的人一遍又一遍的学。

看着这一幕,曹端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韩愈的一句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不正是先贤之言的真实写照吗。

然后就想起《大同世界》里的一篇文章:

知行合一。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陈景恪不只是提出了自己的道,还在践行道。

这才是孔子口中真正的仁者啊。

真应该早点来向他请教。

就在这时,他发现有几个年轻人,正如他一般站在不远处,观察这边的情况。

心中一动,就走上前去道:“在下渑池曹端有礼了,敢问诸位可是来洛下书院求学的?”

曹端?

几人都不禁有些惊讶,这个名字他们可是如雷贯耳。

毕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没少被师长拿来做比较。

可他不是理学门徒吗?怎么会来这里?

心中这么想,表面却不敢怠慢,纷纷还礼:

“在下建安杨荣……”

“在下石首杨溥……”

“在下兖州韩克忠……”

——

送走学生回到办公室,陈景恪正准备了解一下书院的近况,却见程一民拿着一沓纸递过来:

“既然都要见曹端了,何不多见几个人。”

“向书院投递行卷者甚多,这些是我从中挑选出来杰出者,总共一十三份。”

“我觉得都是可造之材,你不妨都见见。”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求职用的东西,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写下来,送给达官显贵以求获得赏识。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拜师、求学之类的场合。

陈景恪:“……”

行吧,还要指着这老头干活呢,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就说道:“这些人都在镇上?”

程一民说道:“应当都在镇上……能找到几个就先见几个吧,剩下的以后再见也不迟。”

陈景恪:“行,你让他们都过来吧……我先看看他们的文章,免得到时候出丑。”

之后他拿起文章翻看起来。

杨荣?杨溥?

这俩人陈景恪岂能不知道,正是永乐朝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二。

之前见到杨士奇的时候,他就在好奇剩下的二杨啥时候出来。

还担心过,这俩人别被蝴蝶的小翅膀给扇没了。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对于这些人能出头,他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人能出头靠的是运气,有些人靠的是实力。

只要天赋和能力还在,换个环境也一样能有所作为。

三杨这样的人,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出头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给我投递行卷?

尽管已经知道自己是大人物,可陈景恪还是觉得很兴奋。

但更多的还是诡异。

试想一下,如果将来内阁七学士,全是他举荐出仕并提拔上来的。

啧……

真想看看朱雄英是啥表情。

此时他还不知道,杨荣和杨溥已经获得地方衙门举荐,是来京城参加考核的。

不过区别不大。

两人都来洛下书院求学了,这关系基本就确定了,是撇不开的。

杨荣的文章没什么可说的,运用唯物论谈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还是很有见地的。

不过对现在的陈景恪来说,也仅此而已了。

反倒是杨溥的文章,很是让他惊奇。

写的竟然是军略,而且认知非常的中规中矩。

这里中规中矩可不是贬义词,而是称赞。

一个文人,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就对军略有着清晰正确的了解,这非常不容易。

可以说天赋异禀。

稍加培养就是不错的将领……

考虑到杨溥在前世的成就,妥妥的将帅之才啊。

这不禁让陈景恪感到诧异。

杨溥不是内阁学士、文臣领袖吗?还懂军事?

上辈子没听说过啊。

事实上,上辈子他也就知道三杨,具体就不甚了解了。

况且,史书上也只是提过一嘴他习武,并没有做过多介绍。

他不知道也属正常。

不过现在了解也不晚。

陈景恪不禁回过头,开始逐字逐句的阅读杨溥的文章。

发现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虽然不新颖,却都切中要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重生灌篮2012 不可思议穿越 无限斩杀 哈利波特与乱入的少年 哈利波特与亚希伯恩 我的轮回大世界 您的黑粉已上线! 故事新编 天赐萌宝 宠物小精灵之精灵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