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技术:民生兴国1 怜爱一下啥也没吃过……(1 / 2)
这次上来讲解的是一位姓林的官员。
虽然见惯了大场面, 但是一想到天幕那头看自己的还有传说中的太宗陛下,林御史整个人都激动得不能自已。
那可是太宗啊!后世只要不遇明君就要去昭陵哭一哭的太宗陛下!
御史林御史上来第一句就是磕磕绊绊的:
“微、微臣参、参见太宗陛下!”
李世民哎了一声:
“这是喊朕吗?”
天幕剧透过他是唐太宗,这又是一位唐末的御史,应该是喊的他吧?
贞观群臣立刻夸夸:
“陛下如此深得人心, 果真令臣等叹服。”
李世民干咳一声正襟危坐。
一般般啦, 他也就是比其他人好那么一点点。
林御史并没有为了追星花太多时间门, 他还记得自己上来的职责是什么,也怕自己表现地太不稳重会给太宗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问候完这一句之后,他就板起脸开始讲解视频了。
李世民有心想问问唐末是什么样子,出了什么问题才导致唐朝进入末年。然而终究还是没问出来, 还是那句话,现在是技术频道的时间门。
天幕中只给林御史在右下角留了一小块区域露脸, 虽然小,但这也是露脸了。
其他有心名扬天下的看着他的脸、他的名字都被天幕公布出来,羡慕极了。
这可是真正的名扬天下了,还是所有世界的人都能看到的那种。
以往哪个当官的能做到这个地步?古代信息传播迟缓, 而且也没办法做到人人都能看到、听到和记住。
但是天幕可以, 因为这东西还有回放。一次两次记不住,多看几次不就把人名长相都给记住了?
林御史的家人忍不住挺直腰杆, 觉得荣耀极了。
有几个之前没同意公布技术的人生出了后悔的想法, 悄悄联络天幕改变了主意。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宁愿不扬名, 也不肯把自家技术共享的。
问题不大。
222将不公开的技术都仔细整理了一份, 前去联络它们的上游技术。
比如新式织布机他们不愿意公布,那就往上找。前一版的那位是否愿意公布, 如果愿意,就公布这一版,再搭配改进指导, 让大家自主研发。
以此类推,每一版的改进中涉及到的修改都要获得授权。有人的改进是基于前人改的,那要获得前人的授权。
这样会很麻烦,但222不嫌弃麻烦。
它们系统可以分出N个子系统同时工作,还互相不会影响。拥有千万个分身的它可以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可不能浪费。
而且播放技术也要根据时代来。
别看李世民这边是直接播放的短曲辕犁的制作方法,实际上其他位面放的可不是这个。
比如非常古老的夏商周位面,先播放的就是更古早的犁版本。
夏朝庶民先是看到了最基础的耕犁制作方法的讲解,然后衔接上了第一版的改进。这样一个个的视频衔接,让夏朝人自己选择自己能够做得出来的耕犁进行制作。
因为耕犁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有与之相关的发明者和改进者都同意公布技术。
所以各个位面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耕犁就可以了。
但是像织布机这就,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织布机中间门有几环改进没有获得授权,无法全套播放。商朝庶民在看到其中某一环时,就要开始自己根据指导意见进行研究了。
后续公布的新版织布机技术里,会隐瞒这部分没有得到授权的改进,只讲其他的部分。
所以他们如果没能研究出这部分被隐藏的技术,后头这些改进基本上也用不了,只能干看着。
这样的技术保护一直要维持到发明者技术没能藏住的后世时代。
例如西汉某个人选择了不公布,但是在历史上东汉时期这个技术已经因为种种原因人尽皆知了。那么东汉时期的人就可以看到完整版的技术,毕竟天幕就算不说,那时的人们也能自己找到相关资料。
222虽然保护专利,但不会过于迂腐。它会先检测这个改进在当前时代有没有泄露,然后再选择是否继续维持保护。
朱元璋对此表示很赞。
“咱这里什么都能看得到,直接抄成果就行。”
朱元璋翻着视频库里的上百个视频,乐得大牙都露出来了。
民生兴国的节目在开始播放之后就用各种箭头提醒众人,可以进行直播间门切换的操作。
朱元璋顺着箭头退回主界面一看,好家伙,这么多视频。
一共有四种技术的直播间门,目前只开放了耕犁的部分。另外三种技术的讲解分别在一刻钟、两刻钟和三刻钟后开始,到时候会全解封。
然而光是耕犁的分类就有几十个直播间门了,从直播间门封面可以看出都是在直播什么阶段的犁。
天幕自动将目前最适合观看者的直播间门标注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非要看其他视频,天幕也不拦着。
不想自己选择的,就跟着天幕看。
民生兴国一共持续一个小时,可以播放四个直播间门里的视频内容。
如果观看者不自主切换的话,今日播放完耕犁之后,就会切换到下一个合适的直播间门,开始播放织布机,接着是水车和石磨。
这是今天主打的是这四种物品,下一旬会更新四种新的物品。
222也想一口气把所有技术都公布,奈何它可以分出子系统疯狂加班,工匠们不行。
有些东西光是讲解视频的制作就很耗时了,一时半会儿根本录不完。而且百姓们也没办法一下子消化那么多,反正时间门还长,慢慢来吧。
由于耕犁这种东西制作起来技术难度不大,所以始皇一开始就退出了直播间门,直奔最先进的耕犁。
看了几分钟后,他认清现实,放弃了。
这种耕犁使用的金属部件太多了,以大秦如今的冶铁工艺明显做不到。所以好高骛远是不行的,还是得乖乖按照直播间门推送的那一款来。
始皇颇为遗憾地想着,天幕怎么不更新冶铁技术?
和始皇有同样操作的刘彻也在想这个问题。
不知道技术频道的另一个节目是什么,会有冶铁吗?后世热武器似乎也需要冶铁技术的支持,否则只能搞点炸.药小打小闹。
技术的事情有专业的工匠负责,皇帝们凑热闹看了一会儿之后就退出了。
这些东西的门槛太高,外行人看不懂。
大部分百姓也看不明白,问了村里工匠确定对方能照着做之后就放心地退出了,没有接着和节目死磕。
天幕似乎是掐准了他们摸索新节目的时间门,大家基本上都确定好是否继续看直播之后,进入了下一环节。
所有退出到主界面的人都被拉入了新的主直播间门。
女主持辰龙再次出现:
【接下来将为您播放《民生兴国·成果篇》,为您展示部分新型机器的实用成果。】
百姓们没听懂什么意思。
辰龙也没多解释,她直接带着直播镜头走向了旁边的石磨。
【这是戌时三刻会为大家分享的石磨,在日常生活中,石磨具有非常多的用途。小到制作食物,大到研磨和粉碎其他行业需要的材料,都能用石磨及其改进出的研磨机来实现。】
看起来清瘦的辰龙当着所有人的面拎起了一桶泡好的黄豆:
【这是五谷中的菽,因为吃多了容易胀气,并不受平民喜爱。然而菽作为五谷之一,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不得不吃它。】
百姓们纷纷点头赞同。
发明了豆制品的时代还好,在那些不懂豆制品制作的时代里,百姓就只能直接煮熟了作豆饭吃。
这种吃法说实话,真的不怎么样,尤其是古代的豆子口感也不太好。
偏偏那个时期为了保证收成,大家很多时候都不是一片地只种一种作物的。经常一块地五谷一起种,收获什么吃什么。
这种杂种的方式没办法保证种植效率,却能获得低保。
一般情况下,气候不会糟糕到让物种作物都绝收的程度。比如降雨多了,只会不适合其中一两种作物的生长,导致了它们减产,但其他的作物还是照样收获。
万一哪一年运气不好,就剩下黄豆丰收了,再难吃大家也得捏着鼻子天天吃豆饭。
辰龙用葫芦瓢舀起一勺泡好的黄豆:
【诸位请看,晒干的菽可以用清水泡发至这个状态,然后放入石磨中研磨成豇。在后世,这是菽的最主要吃法,人们早已不吃单纯煮熟的豆饭了。】
汉代之前的庶民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