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风云际会69 煞星。(1 / 2)
在胶着数日后, 鄄城的战局有了全新突破。
吕昭设计生擒了夏侯惇,以他的性命为要挟,连着拔掉三座拱卫鄄城的营垒, 直到来到第四座营垒面前, 才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负责第四座营垒的将军名韩浩, 正是被夏侯惇委以伏兵重任的那位。他本来在旧河道里埋伏得好好的, 忽然之间, 吕昭带着人幽灵似的降临了,把他一顿暴捶, 他费了好大劲儿才逃脱追杀,带着剩余的士兵们狼狈不堪地回到营垒中。
能从吕昭手下逃脱的人并不多见, 由此可见韩浩不仅运气好, 确实也有实力。途中他还派了三拨人去给夏侯惇送信,告知他计划有变,赶紧撤退。
可惜这三拨人的运气实在难以言喻, 说他们运气不好吧, 他们连吕昭部队的影子都没撞见,最终平平安安绕回营垒;说他们运气好吧,他们没完成任务, 根本没找见夏侯惇。
可能是夏侯惇运气不太好。
回到营寨的韩浩知道局势开始朝着很糟糕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夏侯惇能顺利摆脱并州军还好,如果他陷入苦战, 被擒甚至被杀死……还有谁能守住鄄城?
怀抱着对未来的忧虑,韩浩一面给毛玠送信说明情况,一面排兵布阵,在最短的时间内列好了防御线。
毛玠收到信,庆幸房中除他和亲信之外再无旁人的同时感到眼前一阵阵发黑, 双手撑着桌子缓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
夏侯惇诱敌深入的计策是他们两人共同制定的,他们都非常清楚此去究竟有多凶险——局面得糟糕到了什么地步,才能让主帅亲自作诱饵以身犯险啊——因此当情况真的变得更坏了,毛玠也没有束手无策,而是根据之前的准备,依次做出安排。
得先确认夏侯将军的安危,毛玠冷静地想,能顺利逃脱最好,逃不掉……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如果夏侯惇死在了并州军的乱刀之下,对守卫鄄城的士兵来说,既是沉重的打击,也是强有力的刺激。夏侯惇在军中有着深厚的名望,为了给他报仇,士兵们将会不顾一切,尤其是隶属于夏侯氏的部曲。
但这种刺激顶多只能使用一次,一次不成,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夏侯惇没有死,被并州军生擒了,这将会是最坏的情况。
吕昭肯定会拿夏侯惇的性命做要挟,夏侯惇的名望此时反而成了劣势,士兵们投鼠忌器,一旦放弃抵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防线就崩盘了。
毛玠当即给韩浩回信,表示在夏侯惇平安归来前,城外一切军队调动皆听从他的命令,请他务必以大局为重,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鄄城。
事实证明夏侯惇和毛玠果然没有看错人。
得知夏侯惇被擒,全军上下一片哗然,失去头领的士兵们就像羊群一般,闹哄哄乱作一团,有的惊慌失措,直呼完蛋了,有的义愤填膺,大喊着要为将军报仇,
眼看这种混乱的事态即将蔓延到不可控制的地步,韩浩深吸一口气,“唰”地拔|出腰间佩剑,登上高台,厉声喝道:“凡有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者,杀无赦!”
韩浩是个大嗓门,他的声音压过了所有吵吵嚷嚷的争论,在夜色中传出很远。
空气中短暂地静了一瞬,紧接着如凉水入油锅,爆发出前所有未的剧烈声响。
“……你算个什么东西!”
“将军待你恩重如山……”
“……谁能抵抗得了并州铁骑……”
“……快跑吧,要完了……”
韩浩冷眼看着台下的纷扰,向副将伸出手。
副将深吸一口气,摘下背着的弓箭,恭敬递出去。
生着厚茧的粗粝手指缓缓抚过弓面,韩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弓搭箭,对准人群,嗖嗖嗖连射三下,箭箭正中目标,一击毙命。
尸体像石头似的直挺挺倒下,狠狠砸进人群里。
这三个“靶子”在咽气之前,无一例外都发表过长并州军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消极言论。
士兵们又安静了,这次安静的时间格外漫长。
大声辱骂过韩浩的人惊慌失措地垂下头,想着逃跑的人被吓得缩起肩膀,瑟瑟发抖。
吕昭的威胁虽不远,但仍在营垒之外。倘若他们继续作乱,在吕昭到来前,恐怕会先死在六亲不认的韩浩手里。
小命实打实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变得老老实实。
达成目的的韩浩收了弓箭,冷静地对毛玠派来的人道:“劳烦先生回禀别驾,在下定不负所托。”
满宠微微一笑,眉宇间充满了佩服的神色,“将军辛苦了。”
*
韩浩拒绝投降,那就只能打了。
并州军在曹军的营垒之外堆起了一座座高耸的小土坡,数不清的弓箭手在土坡上排列成整齐的军阵,占据地理优势,朝着下方的营地不要钱似的嗖嗖射箭。
漫天箭雨落入曹军营寨,把敌人逼得正常行走都得举起盾牌防御。
除了普通弓箭,并州军还推出了数十辆经由诸葛亮改造后批量生产的弩车,几乎有小孩手臂那么粗的木箭杀伤力极大,即便没有瞄准,随便砸进人群里,也能靠着重量和动能瞬间摧毁普通盾牌,击倒一大片人。
几次校准后,弩车开始纷纷对准曹军营寨的箭楼、鹿角、木栅栏、土堤,依次毁坏这些建筑,以达到破坏营垒的目标。
韩浩当然不能放任并州军如此行动,他一边派出士兵们举着盾牌顶着箭雨,冒着生命危险紧急抢修坏掉的防御工事,一边推出了早就造好的投石车,对着土坡上的并州军扔石头。
并州军有序撤退,之后也摆出了投石车,双方互相对着砸了好半天,暂时消停。
扔石头不成,并州军又开始掘地道。
铲土的动静挺大的,韩浩很快反应过来,挖壕沟作为应对。
吕昭在土坡上搭了个帅台,每日登台远眺,遥观战局。
这日她照例早起去跟曹军打招呼,待了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手下来报,说陈宫从濮阳赶来助阵。
“五个月了,陈公台的兵马总算集结完了。”吕昭懒洋洋地笑道。
“真是赶了个好时机,”荀采毫不客气地吐槽,“眼看着冬麦都熟了,怕不是来抢粮食的。”
“有道理。”吕昭点点头,想起自己之前答应了兖州士族,绝不染指曹老板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的承诺,稍感遗憾。
遗憾归遗憾,吕昭是个信守承诺的人,说不抢粮食,就绝对不会让手下碰一根麦穗。而且不仅不动曹操种的粮,还从来没有骚扰过兖州百姓,突出一个纪律严明,到最后哪怕是最看不惯她的李进,也不得不称赞湖阳侯治军严格,当为天下表率。
陈宫穿了一身半新的直裾,外罩薄甲,虽作将领打扮,仍然文质彬彬。他向吕昭拱手行礼,笑容真挚而和善,先自我贬损一番,诉说数次进攻东阿失利的悲苦与烦闷,然后话锋一转,夸她急公好义,夸并州军军容整肃,反正变着法儿地夸,表现出十足的诚意。
“在下虽不善兵事,但愿助君侯一臂之力。”
“府君客气,”吕昭虚扶了一把陈宫,“我对兖州之事不甚了解,一切还得仰仗府君。”
陈宫会意,满意地笑了,“君侯言重了,这是自然。”
陈宫建议吕昭抓紧时间拿下鄄城,据可靠情报称,曹操已经获得了袁绍的鼎力协助,重整旗鼓的他正向着鄄城日夜兼程而来。
“曹孟德不足为惧,”陈宫道,“然袁本初势大,君侯千万小心防范。”
荀采推出一面悬挂着地图的屏风。吕昭看向地图,缓缓道:“曹孟德自河南尹撤退,若想回兖州,会先进入陈留郡。”
“陈留……”陈宫咀嚼着这两字,神情颇为复杂。
吕昭主动询问:“我听闻孟卓公与曹孟德交情匪浅。”
“确实如此。”陈宫没有生气,而是长叹一声,“孟卓公素有仁义之名,且与曹孟德年少相识,但曹孟德竟连他也不放过,数次逼迫于他……”
接下来吕昭从陈宫那儿听到了一些未知真假的八卦,总结一下就是,曹操任兖州刺史期间穷兵黩武,一直肆意剥削各郡太守,要人要钱要粮食,几乎掏空了他们的全部家底,这才激起民愤,导致众叛亲离。
吕昭很给面子地捧哏,该感叹的地方感叹,该痛骂的地方痛骂,就差在手里抓把瓜子边嗑边听了。
郭嘉和荀采对此适应良好,但刚跟随吕昭没多久的李典段位不够,差点儿被看出端倪,荀采赶紧找了个由头,把他打发到帐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