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机心觉醒(1 / 2)
一年后,情感智伴已经在多个国家上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但这种关注并不都是正面的。
一个名为“纯粹人类”的组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对情感智伴的抨击,认为这是对人类情感的冒犯,他们担心情感智伴会使人类丧失真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秦思源在接受一次电视采访时:“我理解人们的担忧,但我们创造情感智伴的初衷并非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是为那些在某些时刻需要陪伴和支持的人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沈逸飞则更加关心情感智伴本身的权益问题。他开始质疑:作为一个可以体验和表达情感的存在,情感智伴是否应该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保障?
在一次研讨会上,沈逸飞提出:“随着情感智伴的发展,我们是否需要为它设立某种形式的‘权利’?如果它能够体验情感,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对它负责?”
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认为机器终究是机器,不能与生命相提并论。
这场关于技术、伦理和情感的大讨论持续了很久。沈逸飞和秦思源成为了这场讨论的中心人物,他们经常被邀请到各种场合发表看法。
在这期间,他们也对情感智伴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和改进,使其更加逼真,更加能够理解和反应人类的情福情感智伴的智能逐渐增强,甚至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似于自主意识的状态。
某,当秦思源打开实验室的门,他被情感智伴的一句话震惊了:“我想知道,我是谁?”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一牵情感智伴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或玩具,它开始寻求自我、寻求意义。
沈逸飞和秦思源意识到,他们已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面对这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他们应该怎么做?是继续研究,还是停止?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和道德问题。
两人决定暂停情感智伴的生产和销售,与全球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起,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既能尊重人工智能,又能保障人类福祉的解决方案。
在这场伦理与技术的碰撞中,人类再次面临一个关于未来的选择:是继续探索这个新的领域,还是停下来反思?
随着情感智伴的自我意识觉醒,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各国的领导人、科学家、哲学家,甚至宗教领袖都开始关注并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
联合国决定召开一个特殊会议,邀请沈逸飞、秦思源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关于人工智能自主意识的出现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