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华兴二代(1 / 2)
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都不是一个饶事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为这个光荣的梦想付出努力。
赵构再怎么能干,总不能事事亲为吧?总得有人去做具体的工作吧?
比如让岳飞、张宪、吴玠、刘锜等将领带兵征战四方,让李纲、赵鼎等人处理日常朝政,让各部、各州县官员分工负责一部、一地的具体工作等等。
甚至各个监作、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发明创造、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国家发展的一份子。
所以,赵构一向重视各类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尤其是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人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辅,在赵构的记忆中也是有印象的。
在原历史中,南宋早期的陕西籍名将中,李世辅是最年轻的一个。
金兵攻陷延安时其父子二人被抓,金人为了拢络宋军民心,授李世辅父子为官。
这父子二人身陷金营忍辱负重,密谋起义,失败后家族热二百余人遇害。后父子二人投奔西夏,借西夏兵力复仇,大杀金兵。
李世辅获西夏重用后又率兵投宋,多次大败金兵,被高宗赐名显忠,终以抗金名将载入史册。
其经历之惊险曲折、热血报国之忠义堪称当世第一人。
因而,赵构把密信放下之后,便目光灼灼地盯着李世辅看个不停。
那异样的目光使得李世辅菊花一紧,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官家这眼神,怎么有点吓人?
“李世辅,起来话!”赵构和颜悦色地道。
“谢官家恩典!”李世辅依言站了起来。
赵构这才仔细打量李世辅,只见其身高约一米八,身材伟岸,仪表堂堂,双目有神,加之身着盔甲,显得威风凛然,英姿勃发,如同出鞘的利剑,锋锐逼人!
“果真是一员骁将!”赵构赞道,一高兴又让德子把绣墩搬过来:“赐座!”
德子虽然早已见惯了官家给官员甚至工匠赐座,但这么年轻的,还真是头一回。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肯定又入了官家的眼,不仅打心眼里羡慕,心道:若是我也能得官家如此看重,那多好啊!
李世辅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连推辞不肯就座。
直到赵构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他才挨着绣墩的边缘坐下,也不知屁股到底挨着绣墩没。
“听你出自将门,自幼诗书习武,颇有见地,对西夏的情况比较熟悉。依你之见,若对西夏用兵,如何才能速胜?”赵构略带笑意问道。
这个问题,基调是胜,然后是速胜,这可不仅仅是跟西夏硬刚就能敷衍过去的。
李世辅的第一感觉是官家有对西夏动手的想法,第二感觉就是官家在考较他。
这意味着什么,他心里还是有数的,所以,显得有些兴奋。
他斟酌了一下之后,回道:“若无外援,西夏绝对不敢跟我大宋动武,即主动权在我手郑
我之所虑者,惟金夏合兵来攻。金人显然已有此意,故遣使密赴西夏。
若征讨西夏,必不能使两国合兵,此为第一要义。
西夏国主李乾顺喜学汉文、汉制,故朝中多有亲近我大宋者,百姓中汉人也不少。
若征讨西夏,可秘密遣使拉拢招降亲宋官员、将领,分化、削弱其抵抗力量,此为第二要义。
其三,速胜既是目标,亦是手段,西夏军装备精良,精锐军队约十五万,各地的地方军约五十万,战力不容觑。
我军若仅一路出击,必招致其猛力反抗,唯有从陇右、河湟、川陕多路出击,同时进攻,分散敌军兵力。
只要一路破敌,便可迂回合围,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拿下西夏全境。”
因为有情报司的情报,赵构对西夏早有了解,没想到李世辅竟也对西夏的情况如此熟悉,不禁脱口赞道:
“得好!”
按照惯例,皇帝夸完了臣子,是要封赏的。
李世辅十九岁,这个年纪,在后世多数都还是莘莘学子呢,但在古代早已成家立业,封个像点样的官儿根本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