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鏖兵柒(2 / 2)
术虎不敢抬头,三千多人转眼死在自己眼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这一幕在他心中也是挥之不去。
沙鲁图杀俘之后,稍事修整,立刻挥师东北,竟是要在平野之上寻宋军主力决战。
宋军这一侧的斥候却是畅通,夏衍德听到消息,才知道上当。金军根本无意攻城,而是借机先吃下一支偏师。更是手段毒辣,杀尽三千俘虏。此事军中迅速便会传开,已容不得自己避战。当下在原地摆下阵势,静待金军前来。同时自坝上调兵三千,自信阳城再调兵五千,齐来此地会合。
金军眼下一万五千,几乎完整无缺,他手下只有一万人,必须快速补充兵力,但他此际恰恰行到半途,坝上和信阳都是三十里,命令传到,两军后援到来,还需时间,自己必须在此拖住金军,只求敌军不要来的太快。
金军见宋军不动,也未急躁,行到傍晚,在宋军五里之外扎下营盘。其间宋军不住有斥候往来观望,但金军扎营有条不紊,守卫有序。夏衍德或觉无机可乘,并未骚扰。
金军只是扎下营盘,在阵前筑下一道简单的栅栏,前面排上几排鹿角,营内更是没有帐篷,除了少量的军官,所有人都是幕天席地,依行伍原地歇息,随时能站起作战。
两边主将不约而同,都拒绝了夜战。宋军也有人进言夏衍德道:“金军长途奔袭,正是疲惫,当率军夜袭之。”
夏衍德却道:“敌军新胜,其气必盛。观其营盘整齐,人不离兵,马不下鞍,早有防备。我军也不习夜战,盲目出击,反中圈套。”
谈及古代战争,许多人认为古人不能夜战,因为古代的夜盲症患者太多。夜盲症古时称“雀蒙眼”、“雀目”,到了夜间或是昏暗之处,不能视物,自然战斗力锐减。此说法倒也不能算错,缺乏维生素a是夜盲症主要诱因,此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脏之中,古时穷人太多,吃不起肉,导致营养不良,多患此病。
唐时孙思邈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在《千金方》中说:“食用猪肝可治雀目。”大多数的夜盲症在补充缺乏维生素a之后,都能有所改善。唐宋之后,此状况应是大有改善。
但这却不能阻止将领发动夜袭,毕竟趁其不备,掩盖行踪,都是兵家的重要战术。《孙子兵法》中有云:“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夜间以火为号,自也可传递信息,号令众军,当然难度非常之大。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著名的笠泽之战,越王勾践五万大军,夜半渡江,击溃吴王夫差,便是名留青史的一场成功夜袭。就便军中半数都是“雀蒙眼”,不是还有火把么,就算不点火,对面也是一般,瞎子打瞎子,左右也不吃亏。
当然这样的战例少之又少,夜间可以偷袭,可以埋伏,以少打多,可以攻城,但不适合大兵团对决。毕竟天色太黑,旗号失去作用,双方的指挥系统都相当于失去耳目,很容易指挥失误。
双方虽默契选择不战,但夜间骚扰,动荡军心之事却不能免。双方都派出数队人马,在对方营地周围大声叫骂,弄出泼天声响,意欲叫对方惊恐。
术虎一日一夜奔袭,早是疲惫不堪,对这些声音根本不曾留意,头一沾地便呼呼睡去,梦中却是噩梦连连。
次日一早,天刚刚放亮,金军便整队列阵缓缓前行。此处一马平川,只南侧地势高低起伏,有一片密林,数片小丘,正是可以铺展开兵力的决战之地。
无数双脚落在刚被蝗虫啃的光秃秃的黄土上,声闻数里,卷起漫天的烟尘。
宋军则是早早扎下阵脚,纹丝不动。一夜行军,南北两方向的援军都是及时赶到,在中军左右列阵,罗文的一千残兵也赶来会合,如此一来宋军已有一万九千人。此际也早已列起阵列,严阵以待。
有夏衍德坐镇,作为主力的宋军军容齐整,想是训练有素,看上去倒也威风凛凛,比罗文率领的那一波乌合之众高强了许多。
金军仅向前推进三里,双方东西相向,最前阵相距两里,准备开战。平野之上,两里的距离并不算远,彼此军阵旌旗都是历历可见。
早先双军对垒,往往相距极近。特别是以骑兵为主的辽人、金人、西夏人,往往驱驰一箭之地列阵,也就是大约一里,五百米的距离,甚至三百米。这个距离上马冲锋,转瞬即至。
但自从宋人发明了“三弓八牛弩”之后,这个距离被大大延长,再没有敌将敢离宋军太近。寻常弓弩也就是一百米到三百米的杀伤,但屡次改进的“三弓八牛弩”射程可达三里,在冷兵器时代,这个距离已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