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日千案(1 / 2)
文师贤:“来者不拒,浑水中虽然看不清,用手不好摸,可是用网撒下去,只要有鱼,总能网住,捉住了鱼,就能捉到大鱼。”
“哈哈哈——”古壶大笑,“好,我也如此想的,今我还要出个告示,相信之后会收到更多的举报信。”
“劳烦先生把这些信带回去,依据字迹、内容、被举报者的地点等等分别做个分类整理,之后收到的信也这样办,再告诉二道毛,眼睛看得再宽一些,耳朵伸得再长点,他最近怎么样?”
文师贤:“这子不错,卖糕点挣的钱,自己从不乱花,每次回去看他老娘都要带上好吃的,就是时不时坐在井里看着夜空发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替她那可怜的姐报仇。”
“没事时就喜欢作弄那些信鸽,那些鸽子也喜欢偎在他怀里,停在他头上,肩膀上,这子,跟鸽子有缘。”
“他跟鸽子有缘,我跟狗有缘。”古壶声地脱口而出。
“什么?”文师贤看着古壶,奇怪地问。
“没什么,你去吧。”古壶轻轻一笑,搪塞过去。
古壶让十口请来丁主簿,安排了再出告示的事。
这中午,县城几个交叉街口和城门口,又贴出了县衙的告示,举报箱已经收到大量举报信,鼓励更多的人踊跃举报坏人坏事。
县衙将在五日后公开处理所有接到的举报信,五日之后再有举报的,将累积到冬再行处理。
接下来的几里,果然两个举报箱,每都被塞得满满的,实在塞不进了,有的干脆直接扔进衙门围墙之内地上。
五日后,古壶在县衙大堂公开处理收到的举报信,早就从告示上知道这事的百姓在大堂前围得水泄不通,全都要看看县令大人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举报。
只见大堂两旁除了靠后站着威武的差役,还坐满了县衙的大吏员,还有一些不知是是不是官的人。
堂上那张宽大的法桌上,一排堆放着十多二十摞举报信,每一撂里面又由分成若干捆由红线捆着,远远看去,像一件件送饶点心纸包砌成晾城墙。
如果县令大人坐在桌后的椅子上,肯定被挡得看不见人,人们议论着,争论着估计那一道“墙”至少有上千封举报信。
如此多的告状信,如此多的案子,全堆在一起,难道县令大人要一审完?围观者议论争论得像一锅粥。
这些围观者争论者中,有好几个是乌老爷府上的人,为不引人注目,他们穿得很普通,跟大多数平民一样,谁都可以来看,他们当然也能。
“横头县令古大人升堂——”
随着堂内差役一声高喊,围观议论者议论争论的声音渐渐了下来。
只见县令古壶古大人一身官服,仪表堂堂地从侧门进入大堂,直到法桌后,把椅子推到一旁,站着,手持惊堂木“啪”一拍,所有人立即安静了下来。
“父老乡亲们!”只见县令大人胳膊向前一伸,大声:“设立举报箱旬日多来,县衙收到的举报信如此之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围观者大都有些茫然地相互看看,又是好事,又是坏事,何意?继续听。
“好事是邪终究不能压正,对坏人坏事,有人敢举报了。坏事嘛,是这些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事,也不值本县亲自审问。”
“但是,百姓之事,不能不办。这种既是好事又是坏事的事叫什么事呢,叫特事,特事就要特办,本县的特办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事分给该管的人去管。”
“下面,就请县衙相关吏员,把这一千零三十宗事由领回去,限期十日内查问清楚,将办理结论上报丁主簿,之后由县衙告示公布。”
此言一出,观者哗然,从来没听过有如此办案官,真是千古奇闻,人们的议论声一浪高过一浪,乌府来的那几个人更是“义愤填膺”,指手画脚,骂骂咧咧。
“庸官!”
“懒官!”
“敷衍百姓,坏官!”
有人骂出了声,声音时大时,似乎是怕县令大人听到,又怕县令大人听不到。
古壶却把骂声听进了耳里,他知道百姓之肯定就有蝉族之人,这么大的动静,蝉族不可能不闻不问。
你算我,我岂能不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