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考场里的苏东坡(2 / 2)
第四个麻烦则是前面提到的孙勰,他排在了这一轮考试的第五名,但因为苏轼和他父亲孙立杰的私交甚笃,从而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直到参加集英殿的御前殿试,孙勰又考了个第五名,这种议论才慢慢消停。
最后还有个让苏轼不爽的地方,礼部贡举此次一共选出五百名进士,但最后经过殿试,被赐进士出身的则是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多了一倍还不止。
多出来的这些人都是特奏名,与通过礼部考试和殿试的正奏名区分。
特奏名的意思就是这些人考了好多年进士,一直没考上,积累到一定次数、人也到了一定年龄,便可走个附加考试的流程,也被赐予进士出身。
这是大宋独有的政策,据传是吸取了唐末落第举子黄巢造反的教训,但凡给他个官,何至于“满城尽带黄金甲”?
另有一个“殿试不黜落”,就是只要过了礼部贡举,参加殿试的考生全部会授予进士,据是因为仁宗朝时殿试落榜的张元投奔了西北的党项人李元昊,屡次大败宋军,以国相身份辅佐元昊建立西夏,这个政策的初衷可能是阻止人才外流吧。
但这也摆明了告诉下人:只要不闹事,好好读书,就能当上官,所以这下的官,可不就越来越多了,本来参加考试的人就多,录取的也多,殿试也形同虚设,多次考不上的最后还能赐个进士出身。
然而这下,真需要那么多当官的吗?
无论如何,元佑三年的礼部贡举终于结束,前后共历时四十四,苏轼可以回家了。
得了消息的苏过早已侯在门口,将心力交瘁的老爹迎进了家门。这一个多月里,他也没闲着,一直在农庄那边忙活,除了已经开垦出来的棉花地之外,还预留了蔬菜大棚的地方和做蜂窝煤的场子。
蔬菜大棚目前只能用玻璃来做,虽然现在还不是季节,不过等建好了也就差不多了;蜂窝煤没有技术难度,但配套的炉子有点麻烦,而且苏过还要考虑一氧化碳中毒的问题。
古人其实因为煤炭中毒的不算多,一来是房子的密封性没有那么好,二来大家也有烧炭时不通空气会中毒的常识,三来是经济原因,富人家有仆人定时会换炭通风,穷人家则不可能通宵烧炭取暖。
目前苏过想到的法子是给炉子加上烟囱,农庄便是这么干的,不过在城里操作起来麻烦些。
回到家的苏轼换了套衣服,又喝了杯热茶,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问道:“这一个多月,家里没发生什么事吧?”
“没有,”苏过笑道:“就是娘测试香水的地方准备好了,我这阵子都在农庄那边,改爹爹有空也过去看看。”
苏轼点点头,欣慰道:“那便好,棉花的事还顺利吗?”
“顺利,”苏过答道:“已经开始育种,最近就会种下去了,开封县那边得了宫里的指示,全程都派人盯着呢。”
北郊是开封县的地界,那里主要就是皇家庄园,知县的首要职责是给皇庄维护治安,所以没什么人愿意做,最近宫里派了个人过去,也方便随时查看棉花的生长情况。
苏轼嗯了一声。
苏过见他十分疲惫,便退了下去,其他事后面再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