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战国篇五 白起其三(1 / 2)
【秦国第一个出手, 用千金收买赵国人,散布谣言表示,廉颇算什么, 他秦国怕的, 只有那个之前大败过秦军的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再加之赵王对廉颇不满久矣, 赵括说起兵法又侃侃而谈, 糊得外行人一愣一愣的,赵王遂决定换将。】
赵孝成王很是愤怒。
虽然他的确也是被赵括当时规划的攻秦之计说动了心,又想起阏与之战时故马服君的赫赫战功。
想着虎父无犬子嘛,他选择相信赵括并不意外。
再说了, 虽然长平没有打多久, 在长平之前,秦赵两军已经对峙两年有余,他们在后方提供一十多万大军的补给何其艰难。秦国到底是强国, 又据有富饶的巴蜀, 他们赵国的粮食产量怎么跟秦国去拼?
再坚守下去,他赵国恐怕要先饿死了。
【秦王稷知道了此等重大利好消息, 简直可以说是心花怒放, 赶紧暗中换白起上场并严格封锁消息。
也就是说, 很可能初出茅庐的赵括直到战场兵戎相见,才知道可能自己之前做错攻略了, 这试卷题目不对啊。
说好的初中数学卷怎么换成了大学高数?】
赵孝成王深以为然。
就是哇!当时探子分明来报, 说秦武安君白起重病,秦国没有换将的意思,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本来白起就够变态了,临时换将还不通知,秦王稷你不觉得自己太缺德了一点吗?
后世人虽然对长平之战的始末已经十分清晰了, 但是在这个大学高数又是何物?
大学他们是知道的,怎么后面加上两个字他们就完全看不懂了呢。
【白起对于赵括这种初出茅庐将领的心态拿捏十分得当,抓住了他实操不足的本质,后退诱敌,分割围歼。前线军队恐怕是教科书版的节节败退,于是引得赵军深入追击,而秦国奇兵已绕至后方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处,自两翼包抄赵军,截断赵军粮草。
于是赵军变成了瓮中之鳖。】
赵孝成王简直是痛苦面具。
长平之战之时,他已细细读过每一封战报,实在不必讲得如此详细。
但他很痛苦,有人看得十分津津有味。
那便是秦国的历代先君们。
好啊,怎么世上还有这么配合的对手啊,他们秦国可终于是出了好一口恶气。
多来点,他们爱听。
毕竟听完这后世子孙的热闹,他们怕是得殚精竭虑地直面来势汹汹的敌国军队了。
只怕没有第一个赵括给他们送人头。
【但赵括不可谓不英勇,在发现赵军陷入秦国重围之后,自各个方向努力突围。可是,他面对的是白起啊!
白起令两翼秦兵出击,直接将赵军断成了三节,一个口袋变成三个口袋了,赵军将令难传。】
其他朝代的人听到天幕如此说,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
而与秦昭襄王同处一个时代的六国国都人民已经开始感到窒息了。
没错,那可是白起啊。
【赵括坚守四十余天,组织了四到五次大型突围,却仍旧无法成功,赵军自相残杀,军心动摇。在最后一次突围之中,赵括被射杀,剩下的赵军投降。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赵括。毕竟论起动员能力,那赵国是远不能敌秦国的。
在成功围困赵军之后,秦昭襄王亲自前往河内动员秦民,将赵国派出的援兵和粮草封死在包围圈外。
但长平之战到底是在赵括的领导下取得了如此开天辟地般的失败,赵括喜提成语典故“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终于破案了,他就说怎么自己当时派出去的援兵怎么都无法支援到赵括大军。
合着是有秦王稷亲自压阵啊。
早知道他也亲自上了。
当时怎么没想到呢。
只是这个天幕实在可恶,杀人还要诛心。
纸上谈兵?这嘲讽的,可不只有赵括一人啊,信了赵括纸上谈兵的自己不是显得更加可笑吗?
【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也就是说,燕赵多出能打之善将,白起深觉之前的上党之乱便正是因为上党人心不向秦。如今赵卒因饥饿投降,他日必定反复,重成秦国心腹大患,于是使诈,将赵国降卒皆坑杀之。
长平一战,赵国尽损四十五万赵军主力。
从此,六国再无能与秦相抗者,可以说,秦国的统一从此变成了时间问题。】
秦昭襄王听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啊。
想想确实,齐、楚、赵都打趴下了,那下一步岂不正是应该一统天下吗?
怎么还搞到曾孙那一辈去了。
就是他搞不定,怎么着儿子也能搞定了吧。
而前代的君王表示人已麻,勿cue。
多少万?四十五万?
对不起,是他们之前对一十四万太大惊小怪了。
【可也正是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的转折点。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认为应该直捣赵都邯郸,直接物理灭亡赵国。
这可让赵韩魏都大惊失色,这可不行。
于是赶紧重金用间贿赂秦相范睢,引起范睢嫉妒之心,恐白起功高无上,不想让白起有灭赵之功,于是劝秦王接受韩赵割地的请求,秦王许之,召回白起。
从此秦国将相失和。】
秦王稷:???
他秦国将相失和了?他怎么不知道?
他之前分明不是还让应侯去武安君府探过病嘛,应侯回来后还转达了白起不愿意上前线所说的话,并对白起格外宽容。
而且,他非偏信范睢,不过赵国到底自赵武灵王后国力大增,虽然长平惨败,但他秦国也损失不小,万一当真即可灭赵,万一引得其他国家直接来伐,大军若救援不即,恐怕他秦国会反受其乱。
毕竟他就是这么搞垮齐国的,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他以为这些白起都该心知肚明才是。
这不是待国力稍稍恢复,就又去打赵国了吗?
是他白起又突然撂挑子了。
【比将相失和更可怕的,是君臣离心。
长平之战结束不久,秦昭襄王觉得差不多了他又可以了,决定再次伐赵。可这一次,白起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秦昭襄王坚持伐赵。因白起拒不出战,秦昭襄王不信这个邪,没有白起,他难道还真打不赢吗?
于是派其他将领前往伐赵,果然屡遭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