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宋魏冲突(1 / 2)
魏军再次发起冲锋,依旧十分迅速杀穿了义军阵型,这次义军士卒开始崩溃,魏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候。
魏军骑兵发起进攻,这次,魏军在杀入义军阵型后,开始对义军士卒进行击杀。
义军此时士气低落,他们已经看不到希望,索性开始拼命。
魏军骑兵也发现了这一点,义军士卒开始发疯般进行反冲锋。
然而义军的反冲锋是杂乱无章的,根本对魏军造不成太大的威胁。
魏军骑兵从容的在义军阵中左冲右突,这就导致义军阵型开始松动,进而出现混乱。
这个时候,魏军再次杀穿阵型,然后再度发起冲锋。
这就导致义军阵型彻底崩溃,并开始出现逃兵
眼看败局已定,义军将领无奈地下达了撤退命令,剩余的义军士兵纷纷逃离战场,魏军则乘胜追击,不断斩杀逃跑的义军。
这场战斗以魏军的大胜而告终,他们不仅击溃了义军,还俘虏了许多义军士兵,魏军将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深知此次胜利将为他带来更多的荣耀和地位。
魏军将领没有被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派出斥候跟着逃走的义军,至于那些被俘的义军,在他们眼中那是叛军,所以,魏军将领下令全部斩首。
随后大军暂时安营扎寨,准备休整后再次追击义军。
当拓跋丕得知义军被击溃,只有部分逃走,他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次可以彻底解决这次的问题,他开始思考后面的事情,于是他写了一封奏章给拓跋晃。
第二日,魏军骑兵再次对义军展开追击,由于义军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所以一触即溃,几名义军将领也很是无奈。
最终,一部分义军被斩杀,其余向魏军投降。
这次,拓跋丕的大军也跟随上来,拓跋丕也下令将他们全部斩首。
于是,这次曹仆浑之乱算是彻底解决。
然而,这次起义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战败的义军引起了魏国的震动,人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
同时,这次起义也让刘盖看到了朝廷军队的强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行动。
平城,拓跋晃接连收到两份奏章,一份是叛军基本剿灭,但是叛军首领曹仆浑下落不明,一支二百余人的叛军进入宋国,被宋国收留。
第二份是拓跋丕请旨,希望能够向宋国施压。
拓跋晃也有些气愤,宋国实在太过分了,于是,拓跋晃下旨,准许拓跋丕全权代表魏国和宋国交涉,但是拓跋晃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和宋国开战。
那支进入宋国的叛军就是李昊那部义军,他们来到盛乐,沈庆之亲自见他。
“见过大将军。”
“不必多礼,李昊将军,本将军可是听说你一路将魏军耍的团团转啊!”
李昊受宠若惊,面前的可是大宋大将军,宋国皇帝的爱将。
李昊惶恐道:“大将军,末将惭愧。”
沈庆之道:“本将军看你是个将才,可愿意留在军中?”
李昊道:“大将军,末将愿意,可是,万一魏国……”
沈庆之大笑道:“区区魏国,不在话下,你安心留下,本将军已经上表朝廷,陛下也是爱才之人,你不必多虑。”
李昊放心不少,道:“多谢大将军。”
随后,沈庆之安排人让他们休息,李昊暂时和那二百多义军暂时驻扎在盛乐城外军营。
三十后,宋魏边境,宋军巡逻队发现了一队魏军正在接近边境,于是立刻警惕起来。
“注意警戒。”
“诺。”
宋军巡逻队立刻拔出横刀,进行戒备,以防魏军突然袭击。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魏军骑兵脱离大队,向这边前来。
“前方宋军不要误会,我是来送信的。”
随后,魏军骑兵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晃了晃。
宋军依旧戒备,但是队长却示意魏军士卒过来。
魏军士卒来到宋军巡逻队面前,将书信递上,道:“这是我大魏晋王殿下亲笔书信,交给贵国大将军沈庆之的。”
队长接过书信,道:“本将军知道了,一定交给大将军。”
“告辞。”
送信完毕,魏军骑兵撤离了边境。
宋军巡逻队也撤离,并且将书信送往盛乐。
沈庆之看完后有些气愤,“好一个大魏晋王,如此嚣张,本将军倒要看看,你如何不善罢甘休,来人,传令,大军戒备。”
随后,沈庆之也修书一封,派人送往边境,然后交给了魏国边境巡逻队。
拓跋丕收到沈庆之的书信还很得意,他深知宋国现在无心开战。
然而,书信内容对于拓跋丕极尽嘲讽,左一句手下败将,右一句手下败将,一下就让拓跋丕破防了。
拓跋丕随即下令大军开赴边境,准备进攻宋国,夺回盛乐。
此言一出,魏军士气大振,盛乐的丢失对于魏国来说打击很大,如果能够夺回盛乐,对魏国来说意义重大。
随后,沈庆之也得到了魏军屯兵边境的消息,随即开始调集麒麟卫,开始向边境靠近。
魏国定襄郡大军也向边境靠拢,而宋国秦王刘义季也率军赶赴边境。
一时间,宋魏边境聚集近双方二十万大军,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沈庆之立刻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往长安,拓跋丕也将消息送往了平城。
从建康返回的刘义隆即刻下旨,圣旨很快送到宋军大营,圣旨只有四个字,便于行事。
这是刘义隆对沈庆之的信任,也就是说,沈庆之一切行动,都是皇帝认可的。
而拓跋晃显然有些担心,圣旨里严令魏军不得越过边境。
不过将军斥候、巡逻队最先发生冲突,不过双方并没有越界,只是利用石块互相投掷,不过魏军却处于下风,这让魏军十分郁闷。
拓跋丕也在思考对策,这样相持下去不是办法,他没想到,一个区区叛军将领李昊宋国会如此维护,这让他不理解。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昊来投宋国,宋国如果把他交出去,这以后谁还投靠宋国,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