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搬新家啦(4000)(1 / 2)
林旭默不作声。
直到刘依菲拭泪离开,他都没有说一句话。
目视茜茜的背影。
林旭纹丝不动,直到‘砰’的一声。
房门再次紧闭,屋内恢复原先的平静。
回首,再看手中的人物角色稿早已消失不见。
看来,她已经做出了决定。
这很好。
林旭欣然的笑了。
茜茜...你想拥有未曾拥有过的荣耀,那么你必须去做。
伱未曾做过的事情。
不要怪我。
林旭默默抬手,而后讪讪放下。
转过身子,继续伏案对照历史,写着属于自己的剧本。
古装电视剧不可能全部参考历史,毕竟剧情必须要有跌宕起伏,这是不得不做的。
稍作改编就可以了。
但改编不是乱编,林旭不会因此胡来。
傍晚,卧室仍有圆珠笔一横一划的‘沙沙’声。
吱……
黑影一点点侵入门房内。
一道俏丽而又不失舒雅的女人。
轻轻走了进来。
林旭没有说话,便知道她是谁。
头也没回。
“你来了?”
“嗯。”
刘晓丽轻轻颔首,然后默默坐到他旁边。
抬了抬台灯。
不时擦擦林旭额头上的毛毛细汗。
七月正是燕京最热的季节,院外偏僻角落里,钻出地面的知了,频频蝉鸣,到半夜时分才感觉到一丝凉意。
林旭扭头,看老给自己擦汗的刘晓丽,苦笑道:“晓丽姐,没事的,不热。”
“怎么可能不热呢。”
刘晓丽不管不顾。
屋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之前买的四合院倒是按了空调,但显然,旧院子没有。
只有洗衣机、冰箱,彩色电视。
至于为什么没买空调。
这东西是真费电,再加上老是忘关,索性就当废品卖了。
林旭放下笔,“真是怕了你。”
说着,林旭侧身抱住刘晓丽的腰部,滚到床上。
刘晓丽被压的喘不上气,推了推。
没推动。
索性就放弃了。
她目光瞥到一边,不敢看林旭炙热的眼神。
这可比夏日的酷暑,热多了。
“是不是压疼你了?”
林旭有些心疼,“要不你在上面吧。”
“……好。”
刘晓丽沉默一声,便答应了下来,虽然在上面不是她的性格。
但偶尔来一次。
也不是不行。
翌日晨曦,林旭早早醒来。
刚想洗漱一番。
却见大厅内,已经有一位少女正在伏案写字。
嘴里念念叨叨。
林旭不经意的一瞥,原来是在写人物小传啊。
看来茜茜是要争气了。
真不错。
林旭嘴角微微上扬,随即伸手点了点桌面。
语气看似很随便道:
“有些事情,光下苦功是不够的,得需要帮手,要是我的话,导师肯定不是一项最佳选择,但却是一项最明智的选择。”
说完话。
林旭淡定的离开。
就像随口一说。
说者有心,听者更有心。
当听到这句话时,刘依菲眼睛一亮。
蠢蠢欲动。
吃饭时,林旭夹着菜,还不忘跟刘晓丽说话。
“晓丽姐,我想今天就搬家吧,趁着我现在还能折腾。”
“嗯,随便你。”刘晓丽似乎想到什么,羞红着脸。
埋头吃饭。
林旭眨眨眼,“那成,这家具什么的,能用就搬过去,倒是再添点新家具,总得有点新花样不是。”
刘晓丽不吭一声,只是头埋得更深了。
林旭一脸笑意,唉?
林旭忽有疑惑。
看厅中只有晓丽姐、茜茜和自己三人,他总觉得自己似乎是忘记了什么。
算啦,林旭对脑海中的疑虑抛之脑后。
今天难得高兴,就不想不开心的事了。
开车驰到之前买的四合院。
林旭屹立门口,看着自己找的搬家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搬床。
搬柜子,搬家具什么的。
他也没有闲着,这烈日炎炎的天气,真得很容易急躁。
走到最近的小店,顺手买了两包烟,一袋饮料。
正要吆喝一下。
“师傅们,先别干了,来喝口水吧!”
林旭上前招了招手,对搬家工人,热情道:“活一会儿再干,咱们先喝点水,抽口烟,解解乏。”
此时恰逢正午,地表接近三十五度的高温。
稍不注意,真的会中暑。
现在可没有高温补贴,跟别说像搬家工人这样。
干体力劳动的人。
“不用,我们一会儿就干完了。”搬家的有四个人,其中年纪最小的师傅听到这话,刚要过来时,却被年长的先一步说话,给堵住了。
那位年轻的搬家工人,脚步顿了顿。
喉咙明显轻咽了一下。
便转头继续干活。
林旭连忙道:“没事的师傅,活就这么些活,一会儿再干也不迟,我又不着急,来来来,先喝点饮料,歇会儿再干有力气嘛。”
年长的师傅摇摇头,不再说话。
见状,林旭也不再劝。
话都说到这份上,还不来,那就说明人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再说下去,就有点过界了。
大卡车来回三次,可算是将家具都运了过来。
林旭原先所居住的家里,现在用一句话,家徒四壁。
来比较,都毫不夸张。
林旭打开烟,三指合拢,大拇指、拇指和中指各夹着一根烟。
走上前,给师傅们一一递了过去。
“麻烦师傅了,那有饮料,想喝自己拿。”
递完烟,林旭索性也自己来了一根。
这回那名年长的师傅没有拒绝,他抽了两口,蹲在角落里。
整个人显得沉默寡言。
连带着后面三位师傅,也一声不吭。
很符合旧社会光干活,不说话的底层人物。
朴实且干练。
在以前,干搬家具的工人,一般是不会随便好奇的,更不能瞎打听、瞎说话。
掏钱雇的人,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
特别是富贵人家,瞎说话瞎打听。
会出人命的。
新买的四合院靠近故宫,算是皇城脚下,属于东城。在以前燕京有句老话: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