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开元盛世,泰山封禅(1 / 2)
对于老友武攸绪的离去,僧一行甚至来不及哀悼。
受诏改治新历的他,正忙的焦头烂额。
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欲创历立元,须知黄道进退,测候星变。然太史局没有黄道游仪,根本无法测候。
说来这黄道游仪,古有其术,而无其器。
如今灵台所用的灵台铁仪,乃前人所造,规制朴略,度刻不均,进退无准,难为占步。
之前李淳风倒是改制出了四游仪,还颇得太宗称善,奈何如今已失落无踪,何况它无法解决岁差现象,不足以上稽天象,敬授人时。
为了更好的观测天体运行,一行禅师携蜀人梁令瓒日夜钻研,寒暑不歇,终于不负众望,制出了黄道游仪的木质模型。
这黄道游仪最大的优点就是将固定黄道改为游动黄道,使之能在赤道环上移动,以符合岁差,很好的弥补了四游仪的不足。
木制模型试用期间,日道月交,皆自然契合晦明朔望,均迟速有准。
李隆基对此非常嘉许,将之改成铸铜,命名黄道游仪,并亲自撰写铭文,用金字书于仪轮之上,置之于灵台以考星度。
有了黄道游仪,一行大师犹觉不足,再接再厉,又改进了汉张衡的设计,制成了水运浑天仪。
说来这水运浑天仪,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运动,测定朔望,又能自动报时,可谓精妙绝伦。
李隆基大喜,将之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僚。
但见球体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与天道合同;此外还有二木人每刻击鼓、每时辰撞钟 ……
文武百官啧啧称奇,共赞其妙,李三郎则逐渐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唯有星空万年不变——在这亘古不变的无限神秘里,牡丹究竟去了哪里……
莫不成真如一行禅师所言,若不入轮回,则魂归泰山?
想到这里,李隆基决定封禅泰山。
——
说来这封禅之礼始于秦始皇,起于泰山,历来都是功绩过人,有为之帝的追求,也是国家兴盛、政权稳定的标志。
李隆基继位以来励精图治,上合天心、下安黎庶,缔造了如今的“开元盛世”——将军扬威边塞,诗人激情歌咏,国家富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早在开元初年,就有大臣献上西汉司马相如的《封禅书》,为泰山封禅吹风,然李隆基不为所动,以关中旱灾、山东蝗灾为由婉拒。
十年之间,百姓富庶、军力鼎盛,盛世景象一再显现,宗室、群臣、僧道、百姓再次劝请封禅泰山,谢诚于天,无不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这也让李隆基相信,无论是平国安天下,还是兴邦富臣民,自己都称得上英明睿智的明君,功绩显赫的贤主。
加之太史令所奏,近来众星灿然,祥瑞不断,所以四十不惑的李隆基决定采纳群臣劝请,封禅泰山,祭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