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彼此相助,同图匡复(1 / 2)
因为精力不济,武则天没有多作停留。
她在明堂看罢歌舞,又在二张的陪同下沿途赏了一会儿花灯,就直接回了长生殿。
至于设在九州池的元宵宴饮,武则天干脆就准备没出席。
她累了,也懒得去面对那些聒噪的老臣,不肖的子孙。
那御史中丞宋璟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每次看到她,还要追问二张谋反的事情,真是没完没了……
而那几个老臣,则句句不离太子监国,个个都盼着她早死……
若在以往,武则天早就惩治他们了,可是眼下,她已经懒得再和他们计较。
眼不见心不烦,武则天干脆避而不见。
反正如今也算国泰民安,边境上,突厥、吐蕃都算安分,朝堂上,有二张和武家的侄子们帮她盯着,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不过,武则天携着二张回长生殿好生歇息去了,等在九州池的太子,还有一众李唐老臣们却傻眼了……
今日元宵佳节,陛下难得走出迎仙宫,他们早就翘首以待,等待传唤了。
可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她竟然独自前去明堂祭典,竟然没有让太子或者相王同行,却只让二张陪同?
虽然今日不是什么祭祀大典,可是让二张随行明堂,这似乎不是一个正常的信号。
不仅如此,她还观赏了许久都未演出的宫廷十万乐舞……
要知道,这宫廷十万乐舞就是大周帝国的宫廷雅乐,颂扬的是女帝的丰功伟业,希冀的是大周帝国千秋万代……
圣上的心思素来难以捉摸,政局瞬息万变,难道她还政李唐的心思又动摇了?
在这特殊的时刻,人们敏感的神经被挑逗了起来,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本来还想等陛下赴宴的时候,探听一下圣意,督促一下太子监国的事宜,结果圣上干脆连宴会也不出席了。
等了一场空的臣子们,遥望着迎仙宫的方向,神色忧虑,忧惧不已。
陛下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这两年又一直缠绵病榻,在这皇权交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刻,她既不让太子监国代政,也不让相王尽孝床前,唯留二张兄弟侍奉身边,这无疑是个传位不明的讯号。
无论是李家兄妹,还是朝廷大臣,最怕的就是武则天在体衰昏聩,或者骤然驾崩的情况下,那二张“携天子以令诸侯”,假传圣旨,自立为王。
又或者,这二张兄弟与武家子侄强强联手,那么朝局就可能发生惊天逆转……
无论是传位二张,还是传位武家,对李唐皇室而言,都是灭顶之灾。
天下思唐已久,好容易争取来的李唐复兴眼看就要实现,如今却因为这两个面首变的晦暗不明,朝堂乌烟瘴气,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
终于,有个老臣坐不住了。
这位须发皆白的八旬老人,几个月前刚刚就任宰相,他就是张柬之——当年狄仁杰向武曌数次举荐,临终托付的李唐老臣。
说起来,张柬之沉勇有谋,老而弥坚,和武皇一样年迈,都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
不过,张柬之的身体要比武皇好多了。尤其是他拜相以来,精神矍铄,眼神里总是闪着异样的神采,
当年,如果不是狄仁杰在武皇面前屡次举荐,大力推举,籍籍无名的张柬之绝不可能在年逾八旬的时候入阁拜相。
武则天素来看重狄仁杰,所以对他极力推荐的张柬之,自然也是格外看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八十余载的沧桑岁月染白了张柬之的须发,但却不曾湮灭他的匡复李唐之志。
这些年,他看着李唐王器被窃,看着大周帝国兴起,看着女主当权,这朝堂几十年发生的流血和谍变,他全部都看在了眼里。
不得不承认,武曌确实是英明之主,她的能力和光芒甚至掩盖了高宗,还有她的几个皇子。
大周建立以后,上不斩唐祀,下不绝唐祀,所以对于武曌的篡权,老臣们虽然心痛,还是慢慢的接受了,并不以武周为伪朝。
可是,他们虽然不排斥武周政权,却也不忘唐德。
武曌权欲再大,终究会老去的,就像他自己一样。到时候,这个朝堂也该交还李唐了。
当年,武家子侄对太子一位虎视眈眈,一度威胁到了东宫皇嗣。还好,武曌看透了武家子侄的平庸,难堪大任。
后来,在狄仁杰的劝解下,武皇终于决定还政李唐,从房龄接回了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
随着太子之位尘埃落定,朝野形势也十分明朗,他们都以为,武曌西去后政权的和平交接,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归政李唐,既是人心所向,亦是武氏的选择。
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待武皇西去之后,太子继位,李唐复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如今出了这二张兄弟……
这两个面首,原本还只是秽乱宫闱,如今气焰熏天,竟然插手前朝政务,弄的满朝乌烟瘴气,全是阿谀奉承之辈。
眼看国家前途未卜,张柬之再也坐不住了,他想到了狄公临死前的嘱托……
他不知道武曌还能活多久,但是他自己怕是没有多少日子了。
狄公已经去了,这满朝老臣也就他年岁最长,他这把老骨头,也到了为国效力的时候了。
——
其实自从张昌宗谋反一案不了了之以后,张柬之就看透了局势。
古往今来,多少英明君主,到了晚年却变得耽于享乐,昏聩荒诞,酿下大错,如今武曌也到了这个地步。
在二张一事上,她明目张胆的偏袒保护,视百官如无物,置律法而不顾,一错再错,毫无原则,让张柬之对她的执政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与焦虑。
他明白,如今想要顺利接班掌权,必须除掉二张兄弟。
为此,张柬之甚至想过,派人刺杀二张。
可是,这个举动怕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一旦因此激怒了武则天,迁怒于太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当年因为邵王李重润和继魏王武延基说了二张的几句闲话,就触发了雷霆之怒,几人因此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