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准备(1 / 2)
行军打仗,行军在前,打仗在后。行军花费时间最长,也最辛苦。
王休一夜辗转,无心睡眠。
老爹虽然还在壮年,但是早年打仗留下的大大小的暗伤遍布全身,每到刮风下雨的时候便疼痛难忍。
王休很是担心老爹是否能承受的了行军的艰辛。行军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说实话,路途中吃的军粮平时给狗都不吃。
所以王休一直担心老爹吃不好睡不好。这一去没有半年是回不来的,西边到了冬天那可是很冷的。
一大早,王休就起来忙活了,还有一个月,老爹就要出发了,自己必须在这段时间尽可能的多准备一些。
王休做的第一样东西就是炒面。炒面是明朝时出现的军粮,就是用面粉炒熟,饿的时候直接放嘴里嚼一嚼,再喝口水即可。
这种军粮简单,容易保存,可以长时间不坏,缺点就是味道没那么好,吃起来干巴巴的,不过王休要做的可没那么简单。
王休把大米、黄豆炒熟后磨成面,和在炒熟的面里,又当放上适当的青盐,尝了一口,嗯!味道还行。
说到青盐,那可是富贵人家才吃的起的高档货,一般人家最多就用醋布,那玩意恶心的要死。精盐王休不是不会做,只是那东西搞不好要死人的,自己才搞出个烈酒就被人盯上,以后再说吧。
又试了一下放糖的,味道也还可以,就是有些干巴巴,不喝水容易噎着。不过行军中没那么多讲究,总比军中标配的军粮好吃吧。
王休又让周聪弄了两头牛,到官府报备,就说是牛伤了脚,不能耕地。官府对权贵们干这种事儿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反正大家都一样。
把牛宰杀后,把一部分肉切成条状,用盐腌制三天,然后烘烤成肉干。一部分切成肉丁,过油炸干,放进罐子里,在用油浸泡,最后密封,最可惜的是没有辣椒,不然那味道别提多带劲了。
最后王休还想起前生老家的另一种吃食,饵块粑。
粘米蒸熟后,经过锤打,一直打到完全稀碎融在一起,没有颗粒后,捏成想要的形状,放干即可。
没有粘米,就用一般的大米,王休和周进试验多次才终于成功。
饵块粑吃起来简单,可以切片烤着吃;也可以煮着吃,这玩意关键是扛饿,味道还好。
这几样吃食王休做了很多,特别是炒面和饵块粑,除了装在一般的大布袋外,还请裁缝做了长条布带。
到时候家中所有跟随老爹出征的侍卫人手一条,环背在身上很方便,里面装满了炒面,大概能装五斤左右。
另外,齐天远跟随出征,王休硬是拉着他学习如何尽可能的把东西做的好吃些,搞得齐天远欲哭无泪。我一拿刀的你叫我拿大勺,像话吗?
最让人头疼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棉花的可用。不过没有棉花,还不能做羽绒被了吗,结果难题来了。
这个时代有钱人穿绢布、丝绸,穷人穿麻布,把羽绒放进去以后很快就穿透出来,最后王休找来一个裁缝,居然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说专业的问题还是专业的人来做。(至于怎么解决的大叔也不知道,我也不是裁缝,没去想咋编,小说嘛,管他呢。)
为了尽可能的多做几张羽绒被,侯府封地的家禽可遭了罪了,鸭子被拔的光溜溜的,不够好办,连鸡也不放过,只要是细绒毛都被拔了个干干净净。要是不够,就到附近的村庄挨家挨户的收,给钱就行。
最后王休放出话来,一贯钱收两斤鸭绒毛或鹅绒毛,三斤鸡绒毛。于是附近村民都在拔毛,有人还给王休取了一个诨号:拔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