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座上宾(1 / 2)
施方尺与兄长施方旌又一次激烈争论,当着父亲和部落众元老的面。
无论是在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上,还是在具体的战事部署上,两人各执己见。
施方旌依旧坚定地认为,蚍蜉不可撼树,大毋太强,千年基业可不是虚的。
所谓“一盘散沙”,只是主观臆测,危机来时,各方诸侯、附庸、权臣未必不会团结一致,毕竟天子权威仍在。
他坚持长期发展策略,均势而独立即可。
只要毋王不干预本国的内政和军事,那就不必非要反毋,纳贡就纳贡,反正现在北方富得流油。
施方尺则认为,异姓诸侯,早晚都是天子的盘中餐。
即便是同姓之内,今日之封地,也早晚会收归中央管辖。
三师兄说过,中央集权乃是必然趋势。即使诸侯不反,天子也必废分封,而制郡县。
无论是谁,只要能看清这一趋势,就有为自保而反毋的动机,也是可拉拢的力量。
故“一盘散沙”因此而真。
就算真想均势而独立,那也是战争与鲜血换来的。
以毋王之性,待他一统天下,人人皆为奴隶。
所以,反毋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还未等部落发展到能与天子抗衡之时,灭顶之灾就将降临,何不先下手为强。
“父亲,大毋根基稳固、坚如磐石,便是要反,也须待五十年,再审时度势而计议。我谨以世子的身份,劝首领三思!”施方旌对施铭德说。
施方尺反驳道:“兄长口中的‘大毋’,含我雨隆及北部联盟在内,亦含其他已有反意的诸侯国与附庸国在内。你概念不明,则目标不明,辩之无意。
“父亲,我欲借货贸通行之便,藏补给于沿途各城之内,早做谋划。”
他的意思是,借着向各诸侯国、附庸国及王畿(天子直辖领地出售面、纸、药、铁兵、铁甲、马匹、牛羊、饲料、玻璃、瓷器、家具等各种货物的名义,将这些物资输送到将来作战路线上的各城之中去。
让商队零散带去大量货物,实际只卖出一小部分,而将大部分都藏匿起来,提前储备充足的钱粮和军资,保证北方军打到哪里,哪里都有充足且唾手可得物资补给。
只要隐藏得够深,又足额交税,各国乃至毋王,根本不会发现。
至于税金,雨隆部近十年来高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就是为了这一步棋。
施铭德有点患得患失。
他喜欢施方尺的果敢和深谋远虑,十分赞同次子的意见和计划,但又怕伤了世子的感情,动摇其自信。
如论成功或失败,将来,部落或一方大国,终归是要交给世子的。
他犹豫不定,让他们出去,自己考虑考虑。
平光见施方尺从首领府中出来,面色凝重,就知道今日商议不甚愉快。
二人走到僻静处,平光说:“看来世子软弱,已成江山大业的阻碍。你才是一代王者明主,要不要……”说着,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施方尺将这一举动收于眼角余光,不做表态。
平光知道他在顾虑什么,接着说:“放心,我觉得你父亲不是不想立你为世子,只是废长立幼,弊大于利。若是长子死了,事情反倒好解决了,皆大欢喜,不是吗?”
施方尺心中暗道:“我总算知道,你对商渊贡献贡献那么大,为什么他还要杀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