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给外界一个信号(1 / 2)
天启皇帝回京后,只是在第一次早朝上搞了点动作,就没什么其它动静,依旧是天天操练教导营。
这次三个教导营南下赈灾,也算是一次野外长途拉练,沿途表现可圈可点,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真实战斗力外界不清楚,观其外表,确实是一支劲旅。
这是外界对这支皇帝亲军的认识和评价。
军队没有扰民,就让大明的文官们给出足够高的评分了,这也足以说明如今的大明军队,是什么鬼了。
而那支号称十万大军,由丁守中操练的新军,还没有真正亮过相,外界无法作出评价。
这两支军队的存在,从侧面对京营的二十万大军多多少少有点影响,他们比以前要认真一些了,再加上英国公也颇有紧迫感。
如果朝廷对他们这些勋贵再也没有什么依赖,换句话说,勋贵集团对朝廷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勋贵集团的前景就不妙了。
如今皇帝越来越强势,都开始自己练兵了,勋贵集团再不振作起来,可能会被皇帝和朝廷一起抛弃了,到时候就是树倒猢狲散,大明朝廷再也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可这帮混蛋富贵安逸的日子过惯了,早已忘记了自己祖上的荣光来自于哪里,依然是靠着祖宗的荣耀吃老本,可这老本是不可能一直吃下去的,总有一天会吃光的。
英国公真是头大,心里着急,可底下人又不争气,皇帝离开京师这段时间,京营的操练又开始松懈了。
看来靠这帮扶不上的阿斗是不可能振兴京营的,得另想办法。
听说武官学院第一批毕业生去了唐山丁守中军中,表现相当不错,英国公也动了心思,准备找皇帝说说,下一批毕业生分配到京营中来,让这些新鲜血液来搅动京营中的沉沉暮气,以求焕发一新。
可以看出,自从天启皇帝勤政以来,扭转了大明的颓势,朝廷的文武官员也都面貌一新,至少是心思都花在正事上了,连英国公这样的勋贵都坐不住了。
所以一个王朝的兴衰,大多依赖国君,国君强,王朝强;国君弱,王朝衰,如果接连出现几个不着调的皇帝,则王朝基本上走向灭亡了。
因为在封建王朝,文武百官也好,黎民百姓也好,都认为这个王朝是属于皇帝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是凤毛麟角。
皇帝如果一味的胡闹乱来,靠大臣振兴国家基本没有可能,因为中国从没有君主立宪制的王朝,中国的文化也很难诞生君主立宪制这种国体。
如果皇帝弱,大臣强,那么大概率会出现挟天子令诸侯,或者自己上位改朝换代。
曹操、赵匡胤就是先例。
张居正堪称权臣,那也是皇帝年幼、太后信任,让他放手施为搞改革,他本身也没有那个实力改朝换代自己上位,如果他想篡位,肯定是早早失败了。
因为军权不在他手里,他想造反,没有军队会听从他的命令。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立马将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他数十年不上早朝,但军队一直控制在他手中。
万历皇帝虽然有点不着调,但还是有点脑子的,如果没有他拼命捞银子,大明朝廷哪有财力打万历三大征,如果不把日本人打出朝鲜,历史就完全不一样了。
建奴的确是在万历时期成长起来的,但那是因为李成梁的不作为,养虎为患,最后他的亲儿子也死在了努尔哈赤这个干儿子手上,报应啊!
后世许多人评价万历三大征是负面的,这种人无疑是短视的,一个国家在出现叛乱时,如果不能展示赫赫军威,早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