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分享权力(1 / 2)
皇帝看着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心想要是东林党那帮嘴炮还在,今天这事估计不能善了。
还好,还好,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现在彻底成了散装货,虽然还有影响力,但已经形不成合力。
现在这种状态很好,皇帝也没有把他们彻底消灭的想法,过犹不及嘛。
一个健康的社会,可以包容各种思想,但若有人想以此谋利或结党营私,那就要打击。
现在朝堂上的这些文武百官,实际上已经是各种利益团体的代言人,道义之争肯定会有,但既然已经进入利益圈子,终究还是利益这边的砝码更重一些,相信他们最终的选择也跳不出这个圈子。
毕竟,挡了天下千千万万的学子进入官场的路,在民间和士林的名声肯定会臭,谁也不想螳臂当车。
天启皇帝的目的,就是要让天下学子开始增加理工科类知识的学习,可这种事情以前只有极少极少的读书人会去做,这么做的人,纯粹是个人爱好,譬如徐光启、孙元化、宋应星等人。
这些人研究理工科,不仅不能增加在官场中的分量,反而会遭受排斥,若非热爱,谁愿意啊。
可现在皇帝从官方层面鼓励更多的学子进入这个圈子,并且给他们开设了一条上升通道,这相当于是第二条科举之路,那么喜欢理工科的学子大概率会进入这条通道。
不要问为什么,大家都是聪明人,这条通道刚开出来,没有一大堆人排在前面,很容易就能进去啊。
而另一边会有多少人等着考中举人进士,难度有多大,谁都知道滴。
天启皇帝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一招,这个比单纯靠六部开办各种学院更靠谱。
因为办学院,不说学生,单是老师,都没办法配全,哪有那么多理工科人才啊。
只有靠这种模式,要不了十年,大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理工科人才,并且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新人。
这种改革只能从上而下,没有政策支持,没有上升通道,这事就成不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的学子也是如此啊。
原本的历史,中国的教育,直到民国,都不重视理工科类专业,清朝两百多年,更是倒退,所以才会被列强随便欺负。
大明从现在开始搞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际上并没有比欧洲早,但是·欧洲人在科学这条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被神学压制了许多年,一直到工业革命开始,才进入快车道。
天启皇帝还很年轻,并且会很长寿,只要他坚持大力支持科学教育研究,以大明的人口基数和中国人的聪明,超过欧洲一点也不难。
果然,朝堂上的争论出了结果,最后还是通过了皇帝的提议,大明皇家工程院得以成立,院士的政治待遇也通过了,只是院士的任命程序还没有结论。
朝廷大佬们都是人精,这个院士任命权可是个香饽饽,含金量十足,可不能让皇帝一个人都拿走,今天我们通过了你的提议,那么好处不能你一个人独享,大伙儿也得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