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自不量力(1 / 2)
在浩瀚无垠的印度洋上,不论是陆地,还是岛屿,到处都分布着齐国人的海军基地或者殖民据点,要么就是被齐国人所控制的傀儡国家或地方军阀。
从丰盈富庶的汉洲大陆,到人口众多遍布财富的印度,从再次“复兴”的波斯萨法维帝国,到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半岛,从狭长而又繁盛的红海黄金水道,到神秘而又古老的非洲大陆,齐国的赤色黄龙旗无不高高飘扬在它们的上空,宣示着齐国人的赫赫威势。
曾经为东印度群岛政治和商贸中心的荷属巴达维亚已在十余年前,被荷兰人恭顺而又谦卑地移交给齐国人;雄霸北大西洋的英格兰王国更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在齐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完全放弃了他们在印度的贸易商站,顺服地融入齐国所主导的印度洋经济圈。
更为弱势的葡萄牙人,在齐国步步紧逼之下,陆续放弃了葡属果阿、第乌,以及位于非洲南端的葡属莫桑比克和葡属安哥拉,几乎成就了齐国人的印度洋帝国。
嗯,之所以是用“几乎”这个词语,而非是“完全”这个肯定的词语,盖因,在印度洋地区,仍有几处非齐国人所控制的欧洲殖民据点仍旧顽强地存在着,从而打破了齐国人欲图将势力完全覆盖至整个印度洋野心。
没错,法属波旁岛(即留尼旺)、多凡堡和塔马塔夫就是齐国欲成就印度洋帝国最显眼的三处“疥疮”,使得整个印度洋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色调”,让齐国人颇为遗憾。
其实,早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齐国在加入了英、荷、奥、葡等反波旁联盟一方,向法、西两国宣战,首次介入欧洲大陆事务,本来可以趁势拔除法国于印度洋地区这三处殖民据点。
但齐国人却并没有这么做,甚至都没跟法国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他们反而在战争期间跟法国人眉来眼去,并通过海上不断给路易十四的军队偷偷输送战争物资,为法国单挑整个欧洲提供了不小的支持。
结果就是,齐国在战后获得了路易十四信任和好感,拿到了原本属于尼德兰人的市场,还从西班牙王国身上撕下几块肥美的鲜肉。
同时,齐国也通过这场欧洲大战,向交战双方大肆倾销本国商品,经济的触角愈发深入欧洲大陆,齐国也籍此开始介入欧陆事务,其影响力也逐渐开始扩展。
可能,在齐国人眼里,法国人在海陵岛所建立的多凡堡和塔马塔夫,以及那个波旁岛实力都太过弱小,并不会对齐国的印度洋战略构成威胁。
1604年,法国人开始侵入波旁岛,建立殖民据点。到了1642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宣布该岛为其殖民领地,随后未几年便正式命名此岛为波旁岛。
而位于海陵岛东南方向的多凡堡也于1642年为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建立,六年后,又在海陵岛东部沿海地区,开辟了塔马塔夫殖民据点。
可以说,法国人在印度洋地区的殖民历史不仅要早于荷兰人(荷属毛里求斯岛建立于1598年,但并未展开移民拓殖,而且在1652年开普敦殖民地建立后,该岛一度遭到荷兰人的废弃),更是比晚到的齐国人早了十五年(齐国于南非地区第一块殖民据点昌宁建立时间为1657年),妥妥的殖民先驱者。
但是,法国人殖民却有一个坏习惯,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是赶了个大早,但其后往往会在所占据的殖民领地出现投入乏力现象,不论是殖民据点的人口,还是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比起英、齐两国而言,简直弱爆了。
比如,法国北美殖民领地新法兰西,尼玛的发展了一百多年,偌大的一片殖民地人口才不过五六万人,经济类型也以皮毛为主,而临近的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仅马萨诸塞一地,就拥有人口数量达二十多万,有造船、冶炼、酿酒、木材加工等诸多经济产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而位于印度洋地区的法属殖民领地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虽然法国人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通过经常往来三地的齐国商人观察和探听(是的,齐国商人有时候就是兼职的间谍),大概也能了解到法国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波旁岛大概有七百到八百人(受齐国刺激,人口数量要多于原历史时空),主要分布在岛屿南北两端的堡垒据点中;多凡堡人口仅有四百人左右,仅在沿海一处岬角建立了座堡垒,而且建筑材料也以木头混杂着少量砖石为主;至于塔马塔夫,人口更少,应该不超过三百人,仅有一座简陋的木质堡寨。
就算法国人通过传教和经济诱惑,控制了一些地方土著部落,但实力应该是相当有限,能动员的武力最多不会超过一千人。
而齐属海陵总督区有多少人口呢?
三万五千多人!
当然,齐法双方在海陵岛上具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汉洲本土距离该岛比较近,可以更为便捷的移民拓殖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齐国所占据的西海岸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温热干爽,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热带传染疾病,使得齐国在殖民过程中人口损失率不是那么大。
反观法属多凡堡和塔马塔夫,则位于海陵岛东海岸,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和森林。这就使得法国殖民据点各种热带疾病频发,人口死亡率畸高,波旁岛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这就造成法国移民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遇到稍微大的瘟疫或者热带急性传染病,就能一波将所有法国移民带走。
你说,就凭双方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法国人哪来的勇气跟我们齐国人争夺海陵岛的控制权?
是梁静茹吗?
在泰平十九年(1723年),齐国政府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协商转让接收位于印度洋和东印度群岛所有荷属殖民地时,曾经也向法国政府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希望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法属波旁岛和法属马达加斯加领地。
但是,齐国人的请求却遭到法国政府的拒绝,坚持要将这三处印度洋领地置于法国统治之下。
是时,法王路易十五刚刚年满十三岁,被巴黎高等法院宣告成年,结束摄政,由奥尔良公爵就任首相。但此君首相位置还未坐多久,便于1723年12月病逝,还没来得及就齐国提出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
随后,刚刚上台的波旁公爵担心海外王国领地的失去,会大大折损他的威信,遂回绝了齐国人“购地”要求,继续保有法国的印度洋殖民领地。
被傲慢的法国人削了面子,齐国政府很是不爽,立即指示海外殖民事务部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设法将法国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在1719年与塞内加尔公司、中国公司等合并,更名为法国印度公司)排挤出印度洋地区,砸了他们的饭碗。
在这种情势下,法国印度公司很快便无力维持东方贸易,经营状况也是愈发艰难,最终于1725宣布解散(在原有时空,该公司在1769年解散),所属印度洋领地并入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