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工作找上门(2)(1 / 2)
林书语第二天九点准时出现在了曾辉的办公室,李主任忙其他事情去了,带她的事情就交给了曾辉。
“来了,先坐一下,我去开个早会啊。”曾辉说道。
“您先忙!”
半小时后,曾辉开完会回来了。
拿上自己的大茶缸子带着她去见了这个接待团队,包括从苏市来的纺织厂的员工以及绣工们。
办公室在三楼的303,是20人的会议室。
曾辉带着人进去的时候里面正讨论着关于桌子上的布料定价的事情,林书语一进门就被摆在一旁的一幅绣品吸引了,整幅绣品就是活灵活现的一朵大牡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高清的彩色相片呢。
放眼看过去,还有好些,梅花、荷花、鸟雀等,一幅比一幅精致。
要不是有这么多人在,林书语都已经起了“盗窃”心思了。
曾辉介绍了下双方,林书语就坐去了几位绣娘中间,她得先套套近乎。
“几位同志早,我是林书语,这次活动的随行翻译。”
“林同志好,请坐。”苏琴招呼道。
就这样,林书语一边记着看稿子记笔记,一些绣娘嘴里的专业词汇她得再琢磨琢磨,一边打听这些绣品的事情。
据绣娘们说一幅好的绣品至少得花半年以上的时间,这还得看绣品的难易程度。
而且绣绣品很费眼睛,大部分的绣娘中晚年都有多多少少的眼疾。
一个带了家伙事儿的绣娘拿了针线出来,说是要给林书语露一手,这些个绣工祖上都是做这个营生的,难得遇上识货的人自然就袒露了几分。
林书语今天出门带的包是瑕疵布拼接成的,浅浅的淡蓝色看着有朦胧的美感。
绣娘经验丰富,都不用先画图,拿着针线比划了几下,就这么一上一下的,针脚细而匀称,线迹流畅,不一会,一片呈掉落状的粉白色的荷花瓣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包上,瞬间给这个包拉高了一个档次。
“您这手艺真好,侧边看还反光的嘞。”林书语打量了下这片花瓣,是她学不来的手艺。
苏绣工忙活间,林书语也没忘跟其他几个绣娘套近乎,不一会的,几人就小声的就聊起了家常来。
几人知道林书语是四个孩子的娘亲,还一个劲的不相信,还是林书语拿出钱夹里的照片给几人看,才让几人都相信了。
“林同志,你这都有四个娃了,看着比我还年轻呢,你有25了没?”苏琴问道。
“您就打趣我吧,我都28了,马上30了。” 林书语这么些年下来,没少听别人夸自己年轻,听多了脸皮也就厚了。
林书语说自己都28了,可把几个绣娘震惊到了,可这完全看不出来。
“你看着跟也就跟我女儿一般大。”苏梅说道,她今年四十有三,女儿也二十出头了。
“是啊,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另一个绣娘也说道。
“家里操心的事少,自然也就看着年轻了。”苏琴笑着说道。
家里几个娃?家里男人领的几级工资?娃好带不好带?上学了没?婆媳关系怎么样?邻里关系怎么样?
这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可就不是轻易能结束的了。
她们这四个绣娘年纪最小的也有三十六了,学这祖传的门手艺也有二十多年了。
见她对那几幅绣品很感兴趣,苏梅的姐姐苏琴偷偷跟她说道:“那都是文物局里拿出来的,一路上保护得可好了,现在私下基本没人绣这个东西了。”
一是这些都是被打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二是好货没人买,费时费力的。
“可惜,太可惜了!”林书语心里流泪,心想着这些绣品怎么看都是上好的文艺品,被尘封在仓库里真的是太可惜了。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百八十个歪点子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
起身抽了一块摆在桌子上的布料过来,比百货商店的一级布料是看着高档不少的,只是光滑的布料上印着的是一把镰刀,就很不相配。
“你看的这个是厂里专供外汇的,02号面料,咱们百货大楼啊不卖这个的。”苏梅见林书语打量着布料,说道。
“可惜了,这布料做成的衣服,小孩子穿肯定很合适。”林书语的话很有道理,这样好的布料是比棉布更好的,做贴身衣物或者婴儿衣服可不正合适吗?
相比几个女同志之间的交谈,外汇这几人就很矛盾,好不容易来个团队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他们自然是巴不得好好推销的,可价格怎么定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而且这个团队也不是打着布料收购的名义来的,是寻找设计灵感。
现在国家出口的丝绸布料上都印上了拖拉机、锄头镰刀、麦穗这些红色文化代表,出口的也都是同一阵营的国家,从法国来的团队会买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