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星空下的愿望(1 / 2)
“传国玉玺!”林朝生瞪圆了眼睛。
谭小落高声道:“这个我在故宫博物院见过,有二十多枚,全是清朝的,样式可多了,金的,玉的,檀木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黑的,白的,绿的,青的。你这个有什么特别的?”见得多了,与和氏璧比,这枚玉玺已无法给她带来震撼。
林朝生盯着玉玺道:“这枚玉玺可不一样,是失传了两千多年的传国玉玺,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李斯打造的、历史上第一枚玉玺。它经历了数个王朝的崛起衰落,是封建王朝皇权的最高象征,两千多年来令无数帝王魂牵梦绕,其意义和价值是其他玉玺无法比拟的。没想到这更迭了两千多年的宝物,也在李兄手中!”
毛琳思索着抬起头,道:“我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说传国玉玺是嬴政用和氏璧打造的。”
李秋风淡淡一笑,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和氏璧是和氏璧,传国玉玺是传国玉玺。这个传言出现在北魏,崔浩在《汉纪音义》中写:传国玺,乃和氏璧作之。但北魏距秦朝五、六百年,此前都没有任何记载,他是从何得知?这个说法不足为信。实际上,传国玉玺是由上好的蓝田玉打造。”
众人纷纷抬起头,洗耳恭听。
李秋凤继续道:“关于传国玉玺的用料,正史中有过记载《后汉书》中李贤做注,引用过这么一段注文: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髃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另外他还引用了《玉玺谱》中的一段话: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宋书·志礼》中,沈约也有过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毛琳疑惑道:“写的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康’嘛?为什么这里会记载成‘寿天之命,皇帝寿昌’?”
李秋风道:“这就是史书记载存在的偏差,史书记载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对的。史书乃后人记载前人所做之事,着书者虽考察过,可毕竟不是亲历者,不可能完全还原事实。只能说大方向上是准确的。”
他举例道:“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传出去以后通常会衍生不同版本,目击者不同,描述出来的经过通常存在偏差,甚至添油加醋。但不管故事怎么传,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件事确实在历史的的某一节点发生过。”
众人听得一知半解,林朝生见状,替李秋风详细解说,“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一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之后,就会衍生出各种版本。也就是说凡是由人说出来或是记载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带有主观性。带有主观性的东西,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客观现实。”
众人知会的点头,有所感触
李秋风道:“世人之所以认为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所造,不过是因为这两件宝物身上充满传奇色彩,它们又刚好都在嬴政手中,一些想入非非的人,就将他们联想在了一起。人天生喜欢曲折传奇的故事,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打造的,这样的故事多有噱头,大家都喜闻乐见。”
谭小洛仔细观察着玉玺,突然叫道:“哎?它下面缺了一个角。”她发现玉玺左下角缺了一小块,缺口很小,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毛琳凑近看了看,道:“关于这个缺口的故事,我听说过,西汉末年,汉室衰落,年幼的皇子刘婴继位,外戚大臣王莽意图篡位,太后王政君早有察觉,就将玉玺收到自己宫中亲自保管。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密谋,王莽逐渐控制局势,直接派人去向太后索要玉玺,太后很生气,可王莽大权在握,她也无可奈何,最后愤怒地把玉玺摔到地上,玉玺就被砸出了一个缺口。”
李秋风露出欣赏的表情,“没想到毛小姐对这些历史事件这么了解。”
毛琳浅笑道:“无意间看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就记下来了。”她看着玉玺,仔细一想,又道:“不是说王莽得到玉玺后,用金子把这个缺口补上了吗?怎么没有。”
林朝生解释道:“那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正史中没有记载。《三国演义》是通俗小说,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杜撰的,不能当真。”
“为什么它身上还刻了这么多字?”谭小落又看出了端倪。玉玺肩部位置刻有七个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右侧刻有四个字“天命石氏”。
李秋风笑道:“这些字可都是历史,传国玉玺从秦到汉,再到三国,历经动荡,几经转手,在大魏国统一三国后落入曹丕手中,曹丕为让了大魏更加名正言顺,便命人在玉玺上刻下‘大魏受汉传国玺’,意思是天下是大汉传授给他们老曹家的,不是他们篡夺的。”
“历经魏晋,前赵,玉玺后来又落入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手中,石勒又命人在其右侧刻上了,‘天命石氏’,意思他们石家才是天命所归,不曾想,才30多年,后赵就灭亡了。之后玉玺兜兜转转,行踪变得扑朔迷离。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多枚玉玺,真真假假,迷雾重重,之后玉玺究竟去了哪儿?便没了明确的记载,全是各种缺乏证据的流言。”
林朝生好奇道:“那李兄又是怎么找到的?”
李秋风道:“北宋崇宁时期,失踪多年的传国玉玺再次出现,一个陕西农夫耕地时,竟在地里挖出了传国玉玺,玉玺是皇家之物,他不敢私留,立即将其送到皇宫,徽宗得到玉玺后,组织了13位大学士鉴别,鉴定结果竟是真的。这事在当时还挺轰动,朝野民间议论纷纷,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假的,因为之前也有献玺的假事,人们认为这次也是骗局,是徽宗为了彰显自己受皇天庇佑设的局。”
“其实这枚玉玺是真的。可惜它并没有带来好运!靖康二年,金军攻入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将国库中的宝物一洗而空。北宋灭亡。传国玉玺落入金人手中。在金人返回金国途中,我暗中潜入行队,将玉玺偷了出来。”
“原来如此。”林朝生看着玉玺,想着这两千多年来的王朝动荡,不由感慨道:“两千多年来,无数人为了它争得头破血流,父子相残,兄弟倒戈,君臣猜忌,可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只有累累白骨,残垣断壁,和一段让人兴叹的风流故事。所谓的权力、荣誉,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它只是一块精美的石头,得到了又能怎么样,无法带走,无法长留,只会引来战争厮杀。代表了最高皇权又怎么样,现在也只能躺在冰冷的柜子里供人观赏。”
众人听着林朝生的话,望着玉玺,慢慢出了神。各有所思。
李秋风道:“繁华迷人眼,权力蒙人心,权利是毒药,让人迷失,让人忘我。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它也是一种催人发奋的动力。人有了追逐名利的心,才会努力发展壮大自己。若人人都无欲无求,社会就没法发展了。”
林朝生思索着笑道:“李兄的观点很独到,的确,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
谭小洛插话道:“别扯这些高深的话题了。你们说说。现在拿它出去拍卖,能值多少钱?”
林朝生摇头:“无法估计,作为历史上第一枚传国玉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腥风血雨,蕴含的意义和价值难以估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