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道德经的道(六)(1 / 2)
我继续讲解《道德经》。
《道德经》讲人道,讲天道。
人类,具有自我意识,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也就不会想要认识“道”。
《道德经》第十八章:“故大道废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正臣。”
280万年前,人类(现代智人)在地球上因进化而诞生。
因为肉身的局限性,人的记忆很短暂。
到今天,人类个体能记忆的历史只有几十年。
而记载在纸张、竹片、骨头、石头上而流传下来的人类历史也只有几千年。
因此,还有哪个人能记住或是回想起无数时代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又有谁记得那进化的过程呢?
所以,从远古起,人类就把确保共同生存的行为规范写下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合理法则”。
人类,就像(或者就是)一个“失忆”的人,只有短期记忆。
但是,要连续生存下去,怎么办?就要依靠记在纸上的记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具体的事件也忘记了,那么,就只剩下行为法则。
对于人类来说,生存在物质世界之中,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面对家人和亲人、面对上级和邦国。古往今来,人类的列祖列宗不断尝试和总结适合人类的幸福生活模式,并提炼出便于记忆和领悟的简短理念。
例如,针对家人亲人的和谐,是“孝慈”这个理念,针对上级和邦国,是“正臣”这个理念。
中国文化在这方面做的很多,总结和流传下来很多的理念。例如,勤俭持家,厚德载物,睦邻友好,独立自主,团结就是力量,有容乃大,从善如流,师道尊严,仁者爱人,人人平等,天下一家,等等。
真是奇妙啊。
人类世世代代竟然把幸福和谐之道“贯注”到有限的几个理念之中,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奇迹。
这些有限的人生智慧理念,为人类的持续存在提供了多种假设、机会、选择、可能性。
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人类社会的幸福存在和可持续发展,就建立在几个基本的理念之上。
当今的地球人把这些理念称为“普世价值观”。
嗯,我继续讲解《道德经》: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地球人类世界有一句口耳相传的成功秘方:“成功的人都是生活简单的人。”
要在物质世界取得任何成果,都不能越过时间,都需要花费一定数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