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小说 > 永生之灵 > 第31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四个地球人

第31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四个地球人(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四合院: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 黑曜计划 快穿:靠发疯平等创飞每个渣渣 惊!带着空间全家穿七零 华夏岂止五千年之星际大开发 小东北 乱哄哄的人生 无限惊悚轮回之诡异终结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亲密之罪

于是,当作曲家的妻子发现衣服不见了,又得知是被洗衣妇拿走了,情急之下,她立刻坐着马车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找到洗衣妇。

她绝望地逢人打听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把她领到洗衣妇那里。她进门时,正看见洗衣妇要洗那件衬衣,她猛冲过去,把衬衣抢了下来。

日常生活中就是充满了这样的偶然事件。

其实呢,偶然中有必然。

男女之间的真挚的爱情,就是让偶然的失败转变为必然的胜利的因素啊。

第三个名字:达芬奇。

达芬奇,意大利人。意大利,欧洲国家。

在意大利的米兰市的圣玛利亚广场,有一座圣玛利亚修道院。就在这个修道院的餐厅的北面墙壁上,画着地球上最着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壁画。

这位地球上最有名的“达芬奇”是什么人?

达芬奇,出生于距今500多年前,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创作了绘画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

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因此他认为“画家应以人为绘画的核心对象。”

同时他也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

嗯,达芬奇是一个全才。这很不容易做到。

一般的看法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目标上,在一个很窄的领域专研下去,直到取得成功。而达芬奇,竟然既是杰出的画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这也说明了另一个事实:思维开放、勤奋、自信的卓越之士,也可以在多个领域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功。

达芬奇,曾担任任军事工程师,他在笔记本中记录了关于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的潜水装,等等。

达芬奇还解剖了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尸体,制绘了许多肌肉、肌腱和脸部等的解剖图,也解剖了牛、禽、猴、熊、蛙,目的是与人体进行比较。

怎么样啊,确实了不起呀。

而他的经典创作,就在这座500多年前建成的圣玛利亚修道院。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默默地站在圣玛利亚修道院的画在墙上的《最后的晚餐》的油画前,流连忘返。

这幅创作于500多年前的油画,被誉为“体现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达芬奇为此构思了20年,然后用四年的时间在这里日以继夜地绘制了《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画了什么?”

这是关于地球上的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一个故事,教主耶稣基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导致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而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基督和十二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的情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耶稣坐在餐桌中间,他悲伤的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十二个门徒们(包括叛徒犹大)每个人都做出了各种真实而细微的表情。

“这幅画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是一幅杰作?”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聊到画家梵高时,聊到艺术品的价值和本质。不过,关于《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是无以伦比的绘画杰作,我再补充三点理由:

一是画家本人的杰出人格,他的丰富厚实的综合修养,让他的作品格局恢弘悠远。

二是每个人物和画面整体刻画精妙绝伦。

三是人的内在人性的鲜明的展示。

这就是达芬奇作为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第四个名字: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但我说到的故事发生在瑞士。

瑞士,欧洲国家。

瑞士被称为“地球最美的国家”。

瑞士的首都伯尔尼老城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着名景点是“爱因斯坦博物馆”。说起“爱因斯坦”,可以说,他是地球人类世界有史以来的最杰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话说瑞士,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这里的山、水、村庄、城市、道路、桥梁、街道、建筑,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那些屹立在山冈上的古堡,就像传说中的仙界的景象一样。每个当地的男男女女,也都是那么美丽自信。

“瑞士这么美丽,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吧?”

是啊。瑞士这个800多万人口的小国,在500年前,他们的祖先就把自己的国家确立为永久中立国。500年过去了,中间只在200多年前发生过一次历时五年的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争,瑞士人万众一心,把法国侵略军赶出了瑞士国土。

真是不简单啊,能够做到保持自己的国家500年的和平。这可以说是地球社会的奇迹了。500年啊,能够培育怎样美丽的山水啊,能够建设出怎样美好的乡村和城市啊。

现在地球社会总人口已经超过70亿。而瑞士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能够避免这500年中地球上发生的多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这是瑞士人的选择和奋斗的结果。一是瑞士人全民皆兵,人人都要服役一段时间二是国家政体实现联邦制,全体国民拥有选举权、立法权、自治权,多民族多语言共存。

我隐隐约约的认为:瑞士的社会实践经验,应该可以成为地球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借鉴。我很久很久以来的跨宇宙的漫游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是一切美好事物得以诞生和维护的基础条件。”

嗯,接下来,说说爱因斯坦。

在瑞士的伯尔尼,为什么会有爱因斯坦博物馆?

是这样的,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就是他在瑞士伯尔尼的专利局工作期间做出的。

那是距今100年前,当时,爱因斯坦26岁,是伯尔尼专利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这一年(1905年)他发表了5篇论文,开辟了现代物理学。

哎,我又要说,地球人啊,要重视个人的首创精神吧。

国家和社会给个人提供不受威胁和恐惧的创新环境吧。

我不知道爱因斯坦的智商有多高,但是,正因为瑞士的自由民主的制度保障,给了爱因斯坦自由思考、自由研究的环境保护和支持。

当然,我要补充一下,爱因斯坦的妈妈,在爱因斯坦相小的时候就就给了他非常宽容、鼓励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由此开始,爱因斯坦16岁自学完微积分,同年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17岁就读瑞士理工学院,21岁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同年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

22岁取得瑞士国籍,同年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论文,23岁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担任办事员。

所以,地球人啊,要建立民主制度吧,要钻研自己选择的事业啊,要大胆思考、创新和发明啊。

不论多大年纪都一样,你可以的,我可以的。

哎,地球社会的公民们,请好好想想吧:如何给自己、给后代,提供一个保障、维护、支持人人自由思考的社会。

下面,我把爱因斯坦亲笔写下的一篇文章《我的世界观》转载给各位地球读者欣赏(文字内容来自网络)。注: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30年,结合爱因斯坦生命后期思想观点的一些转变,我对这篇文章做了一些删节,以便反映出爱因斯坦生命后期(我更赞同)的观点。

爱因斯坦的观点是这样的: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

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

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

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

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时光沧龙之跨时空传奇 火爆波长 极度灵长 穿成恶毒向导,我深陷疯批修罗场 1级小丧尸末世养成日记 输出之神 位面之超级文明 送尸官 一击回血十万滴,这个召唤师太强了 我合成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