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一碗水端平(2 / 2)
这种话也就赵桓敢说了,韩正言听罢只是挑了挑眉,他对赵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也是见怪不怪了,倒是方才站出来主动要求革去犯忌讳学子功名的那位朝臣吓了个半死,跪地不断叩首。
“罢了,朕也就是随口一说,尔等知道朕的的意思就行。”赵桓无奈看看这位磕头虫笑了笑,“既然如此,那这状元之名就便宜这位姓祝的学子,至于榜眼和探花......就由朕来决定吧!”
“是,陛下圣明!”韩正言第一个出身拜道。
“嗯,”赵桓点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啊对了,还有一事,朕发觉这次殿试的考生籍贯大多是应天本地或者近郊的人,这是为何,难道蜀地岭南就没有优秀的学子入选么?”
方才赵桓并没有参与批阅,而是看起了鸿骑卫送来关于这一百五十三位殿试学子的身份背景,这些学子身份倒是没问题都是家世清白的淳朴百姓,只是不知为何都是应天及附近三吴地区的人,赵桓可不想犯了后世地域区别的弊政,因此提前问了出来。
“额,陛下明鉴。”韩正言见身后朝臣无人敢答话,只好亲自出马道,“这毕竟是我大周第一次举办科举,难免有遗漏之处。像是蜀地,道路险阻,消息往来不易,很多蜀地学子来到应天的时候已经晚了,甚至有的今日才到,早已误了时辰。至于岭南......像是陛下曾经就藩过得邕州,哪里的百姓太过......质朴因此读书人不多。”
“啊,原来如此。”赵桓点头,岭南地区人口本就不多,读书人也少,算是真正的化外之地倒也情有可原。至于蜀地,他也去过一次,交通不便也是情理之中。
“如今应天城中还有不少蜀地和其他地方的学子,他们都算是有一技之长,但因为误了时日无法参与最后的会试,因此只能望而兴叹。”韩正言又补充道。
“既然这样,让礼部和太学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将这些学子收下,可以由朝廷拨付钱粮供他们学习,以待三年后大周第二场科举。”
“是,老臣马上就命人去办!”
“将来我大周科举肯定不会局限于应天及三吴,蜀地、岭南的学子亦会参与其中,甚至未来就连关中、关东、河北的读书人亦是如此,因此朕希望你们能一碗水端平,莫要因为出身籍贯而偏袒,诸位可明白了?”
“谨遵陛下圣谕!”
“好了,时辰不早了,今晚就先到这儿吧,诸位先回去休息吧。”赵桓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去,但却仍有一人倔强地留了下来,此人正是一直首相韩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