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劳者不得食(1 / 2)
虽然凌洋不理解,但是他还是决定要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毕竟当时林海的原话是: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
好吧,那就做吧。
至于林海为什么要找这些东西,凌洋没问,林海也没说。
不过凌洋觉得,既然是新的物种和矿产,那多多少少也该有点用,毕竟林海现在看起来也远远没有昏聩的迹象,自然不会是自己脑门子一热要去找长生药什么的。
“在如此短的时间,其实我们所做的努力并不能看到成果,但我们依旧要去做。”
由于清河不断的向高棉倾斜资源,自然有质疑的声音产生,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西川和祥云的开发其实刚刚进入正轨,将过多的资源倾斜到“新占领区”而不是集中精力来开发“本土”是否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关于这一点,林海觉得有必要说清楚。
“我们没有殖民地,没有新占领区也没有本土。在我们正式宣布国号之前,这一切都叫做清河。”
林海看着政务部刚刚提交上来的新地图。
在新地图上,已经完全抹去了高棉的痕迹,连泰京的标注都已经改成了省会而不是国都,当然,原本的清河县也没有被标注成国都,毕竟在哪里定都这件事也一直没定,大家吵了个不停。
但不管怎么说,半个汉中、西川、祥云和已经被分为勃固、德林和实皆三个省的高棉被标注成了同一种颜色,至少在纸面上,再也看不出区别。
“现在的清河承担了太多太重的任务,我们几乎所有的命脉产业都在清河,这非常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但相应的也降低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也很容易导致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林海想了想,对凌洋和大办公室众人说道。
虽然经过清河近乎于丧心病狂的人口政策刺激,其实就是想尽办法搞别人的人口,西川和祥云的人口有所恢复,但依旧没有达到我们需要的人数,而勃固等地,又有相当多的失地农民需要被安置。
这些失地农民不是没有被分配到土地,而是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分配。他们原本就是流民,在战争期间被高棉朝廷抓丁成了士兵,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好歹有军粮可以填饱肚子。
在高棉战败以后,这些人争先恐后的放下武器,住进了清河的战俘营,然后就是甩开膀子吃...
你让他们干活吧,他们也干,你用鞭子抽他们吧,他们躲都懒得躲一下,但是一旦到了一天两顿的开饭时间,这帮人就变得不受控制了。
不管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管他们当时处于什么场景中,哪怕正在给战俘营掏大粪,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放下手上的活计,然后在包不住屁股的脏破裤子上蹭蹭手,端起碗,在打饭窗口排队。
对的,排队是他们为了吃到饭愿意做的唯一的妥协。
最开始这帮货是一拥而上直接把脑袋埋在饭桶里就开造的,后来实在是控制不住,丁林调来了大军,直接给战俘营断了粮,告诉他们一日不排队,就一日不放饭。
原本丁林还制定了平定战俘营暴动的各项方案,可哪知道这帮人一看是来真的,不排队是真的不会给饭吃,就奇迹般的在一日之内学会了排队。
要知道,哪怕是当年在凤凰山军营,林海教会第一批民兵排队都花了三天。
所以这帮人目前为止对清河的作用就是造粪。
而在把高棉各地的驻军俘虏,尤其是守备兵团的俘虏也塞进战俘营之后,战俘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之多,而稳定性也急剧下降,不管是林海还是一直咬着牙给战俘营供应粮食的凌洋,都需要给这些人找到一条出路。
“让他们都去干活!我们不能再这样养着他们了。”
林海最终决定道。
“懂事的,能培养的,考察一段时间之后全部弄到清河的工业部门,让他们学,学成之后方便我们在新的三个省内展开工业建设。
那些什么都学不会,但是人老实的,弄去修路,反正以前的路就没修完,有的是活给他们干。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尤其是守备兵团出身,不甘心自己战败,觉得只是运气不好的,都弄到矿上去,工业区不是要铜么?就让他们去挖!”
至于凌洋提出的把这些人分散管理可能带来的风险,林海怒道:
“什么风险都没有他们聚集在一起把我们的存粮吃干净来得大!
把俘虏中的同乡和上下级都分开安置。
再说了,各个工业区和矿山都有我的义兄负责守备,我会传信给他们,若是发现异动,大不了先杀了再说。”
林海有点火大。
其实这并不是凌洋他们做得不好。
这个世界的传统就是会把俘虏养上一段时间,然后趁这段时间进行甄别,选一小部分出来杀掉,然后再安抚剩下的大部分人。
基本上这样操作之后,这帮俘虏就能完全的化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