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大宋皇朝开先河的书院(2 / 2)
“以后谁敢说镇国君的坏话,老子就锤死他。”
街头巷尾的百姓,津津乐道。
他们每家每户,都有送到大户人家当书童,亦或是当学徒的子女,以后书院建造起来,就不用再送子女去给别人当奴隶了。
……
长林郡,云水城。
陈渝一跃成为郡守,他为自己当初做的决定感到庆幸。
“郡守大人,外面有个金陵书院的老师,说是奉镇国君之名,前来长林郡建造书院。”
一个侍卫快速来到陈渝的身前。
“金陵书院的老师?建造书院,快请他进来。”
陈渝最近也听到些消息,那就是镇国君叶峰下令,整个大宋皇朝十七个郡,每个郡都要建造书院。
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感觉到心潮澎湃,内心忍不住万分激动,他当年求学之路,异常的艰辛。
经常需要走十来里路,才能够到达私塾先生的家里面,为了借先生的书籍,他需要每隔三天,就要给私塾先生打扫全屋里里外外的卫生,很多时候还需要做其他的体力活。
“遵命!”
侍卫转身离去没多时,就带这个穿着灰色长袍的儒生,他来到陈渝的身前,微微躬身:“在下金陵书院的老师左涛,拜见陈大人。”
“原来是左老师,快快请坐。”
陈渝对于金陵书院之名,也是如雷贯耳。若不是他遇到赵长林,觉得对方是个明主,就跟着赵长林的话,他起初也是想要去金陵书院,求一个老师的职位做。
“想必陈大人应该有所耳闻,左某前来云水城,所为何事吧?”左涛也不敢耽搁,坐下身后,对着陈渝拱了拱手。
“确实有所耳闻,建造书院的事情,只是具体的细节,在下就不知道了,还希望左老师详细说说。”
陈渝倒是听过建造书院的事情,至于书院怎么建造,他并没有确切的消息。只不过他内心里面,很支持在长林郡建造书院。
“镇国君之意,每个郡建造一个书院,分为文学院和武学院。每个孩童年满六岁,便可以自愿来书院学习。”
“学习四年之后,十岁会进行一次考核,合格的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挑选文学院和武学院继续深造,不合格的人就直接淘汰。当然,不合格之人,若是还想要继续学习深造,就需要缴纳高昂的银钱。”
“书院学习深造之后,年满十六岁,就可以分别选择加入军队,亦或是走上仕途,为官一方。若是两者皆不选,也可以。”
左涛起初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却没想到短短的数日,张龄就邀请大家商议建造书院的事宜了。
“妙!实在是妙!镇国君真乃大才!”
陈渝听完之后,忍不住拍案而起,满脸敬佩。
“左老师,我觉得长林郡的书院,就建造在云水城,我带你去看个好地点,保证你满意。”
陈渝站起身来,拉着左涛就朝着郡守府外走去,约莫不多时的时间,两人就来到一处硕大的演武广场。
“这里就是赵长林训练长林军的地方,场地宽阔,用来修建书院,绰绰有余。以后长林郡就不需要驻扎军队,留着这个场地毫无用处,用来修建书院,还可以让学生们引以为戒。”
随着长林军被吴阶带走,演武广场就空旷起来。以后大宋皇朝的军队,必然都是聚集在少部分的地方,绝大多数的郡,士兵都会被收走,顶多也就是有点衙门护卫和捕快等成员。
“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待左某回去禀报院长以后,户部调拨银钱,就有劳陈大人协调安排,招纳民工,就可以开始建造了。”
左涛对眼前的场地很满意,修建起来的书院,怕是比金陵书院还要大上不少,以后学生修炼武道,偌大的演武广场,应有尽有,都是现成的资源。
“好的!”
陈渝满脸笑意,建造书院,功在千秋。
将来只要大宋皇朝的十七座书院,全部建造起来,整个大宋皇朝只会变得越发的欣欣向荣。
……
东幽郡,郡守府。
“启禀荀大人,在下金陵书院教习伍豪,特地前来协助荀大人,建造东幽郡的书院。”
一个身材略微壮硕,脑袋圆滚滚,整个人显得有些肥胖,身上的修为却不弱,他来到荀衡身前,他负责前来传达命令,协助建造东幽郡的书院。
“伍教习一路舟车劳顿,我们先去吃点饭,一边吃一边聊。”荀衡带着伍豪,朝着房间外走去。
“伍教习不必担心,书院建造的事情,荀某早有安排。以后我们东幽郡的书院,就叫做东幽书院。”
“荀家两百多年的各种书籍,都可以全部移交到东幽书院。”荀衡脸上带着笑容,他也不得不感叹,每个郡建造书院这个设想,真的是精妙得很,将来大宋皇朝必然崛起。
“伍某敬荀大人一杯,敬你的慷慨解囊。”伍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满脸都是敬佩。
他很清楚荀家两百多年,不仅仅是各种古籍,还有荀家各种修炼的功法,以及武道招式,都是无价之宝。
“伍教习,我们两人敬远在金陵城的镇国君一杯,大宋皇朝有他,将来必然在九州,有一席之地。”
荀衡想到每个郡都要建造书院,就觉得热血沸腾。整个九州,就算是远在东方的大秦皇朝,也不做到这样的壮举。
“对对对……”
两人分别斟满酒杯,对着金陵城方向举杯,一饮而尽。
……
流昌郡的郡守闫士奇,听到建造书院,万分积极。
南郡苏家,苏晨想到当年自己堂堂苏家少主,也需要去金陵书院学习,现在能够在罗浮城建造书院,也是激动得很,直接不要朝廷的银钱,上奏朝廷,以后书院的一切开销,苏家来承担。
淮南郡的郡守王焕之,听到建造书院后,喜极而泣,就立刻安排人手,直接兴建书院。
就这样,整个大宋皇朝,建造书院也变的声势浩大,一些百姓不要工钱,纷纷加入修建之中。
似乎,就在这样的时刻,整个大宋皇朝,变得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起来,他们的眼中,只剩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