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装备(3)(1 / 2)
这段轨道舱实验室虽然叫做空军军事科学院,但实际上还负责新海军的军事装备的研发,倒不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海军和新空军已经成为一体,难以区分了。
至于为什么会叫空军军事科学院,而不是天军或者海军,那就要问当时的命名组在想什么了。
不过据小道消息,当时空军、天军、和海军司令三人打赌,谁赢了就用谁的名号命名实验室,结果就是空军司令大获全胜,得到了命名权。
不过其中真相如何,就要看多年以后的解密了。
代表团被引到参观的区域,是科学院上的造船厂会议室,和之前空军的那个会议室不同,这个会议室是全封闭的,周围的窗户都是投影产物,并不是真正的窗户。
一直被称作小王的塞尚院士的助手,王凌霄教授,负责这次的介绍。
对于自己的上司丢下自己跑去实验室的情况,王教授已经习惯了。
熟练的打开全息投影和ppt,清了清嗓子,王教授快速的进入了讲解员的状态。
“本次介绍分三个部分,将分别介绍目前已完成研究,即将海试的三艘护卫舰、主力舰以及支援舰。”
(后来经过多次商讨,战列舰这一分级被取消,增加了最低一级的护卫舰分类
ppt由空军军事科学院的标志切换成一艘大体呈方形的战舰。
“首先是护卫舰,根据命名法则,该舰应该被命名为实验型闪烁级通用护卫舰。”
“全长4米。”
“宽2~22米。”
“高11~16米。”
“全舰为无人操控,装甲为零素复合充能装甲,动力核心为一组六台冷聚变反应堆。”
“装备有叠层式克莱因空间护盾,内部为模块化设计以求最短的生产时间,可以随意更换模块以达到特殊的作战目的。”
“通用的武器系统为一组完整的激光阵列,一组十二门亚光速电磁炮,四组64级导弹阵列,主炮为一门完整的‘电弧’型快子光矛。”
“导弹阵列可以选装,该区域可以可以改装为加强型联合护盾发生器或者恐惧光环等设备。”
“单舰最远跃迁距离为三万光年,但最远跃迁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能量缓冲,除非逃命,不然不建议这么做。”
护卫舰的数据中规中矩,虽然比原先的老舰船强得多,但经过之前的装备的洗礼之后,代表团表示这种不算代差的增强已经无法让大家惊讶了。
看着众人冷淡的反应,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
“这种护卫舰在舰队的定义就是炮灰和掩体,所以其生产被尽可能简化,各项装备的数值也不太惊艳,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要控制成本嘛。”
“但是,这艘船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特殊的共鸣系统,舰船数量越多,它单舰的火力防护就越强,因为它可以将消耗分摊给其他同级舰船。”
“只要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再配备上增强的联合护盾模块,它们就可以组成一堵叹息之墙。”
这种特性让代表团们眼前一亮。
“那这艘船的具体产量如何?”海军代表问道。
“定型后的特化生产线全力开动的话,大概可以做到三天一艘船。”
如此强悍的生产能力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而且如果我的预测没错的话,这艘船后续的升级方向应该就是走at-2的路子,全模块化,这样的话其功能性和生产能力将再上一层楼。”
王教授的眼镜反射出一道白光。
“很好,接下来要介绍的才是重头戏——长明级通用主力舰。”
王教授面前的投影变换,护卫舰的身影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艘三角形的,尾部带有凸起的,宛如一个拉长了的鼠标一般的战舰。
“在这艘船上我们使用了全新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被我们称为核心龙骨结构。”
全息投影中的战舰局部放大,一半变为透视图,露出了内部的结构。
“先用超高强度的材料建设出一道横贯全舰的超长龙骨,将驾驶舱、能源舱和中央能量回路等部分封闭其中。”
“然后再延伸建立起副支撑骨架,确定战舰基础的舱位区段。”
“最后再在其基础上用‘生长法’构建出仿生设计的船体结构,最后再包裹上外装甲板,这样的建造方式让战舰的生产时间大幅减少,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战舰的结构强度。”
“那个‘生长法’是个什么技术?”一号问道。
“字面意思,就是让船体结构如同生物生长一般长出来,话说回来,这项技术的基础还是靠研究那个‘墓地’的神的尸体得到的呢。”
“这艘战舰的很多结构都参考了那个‘神尸’。”
“不得不说,‘墓地’的‘神’的身体结构确实高效,就像是仿制与它的能量回路,运行效果比原本的设计要好上三分之一。”
王教授对于从“神尸”上得到的启发赞不绝口。
“这安全可控么?”空军代表打断了王教授的夸赞。
“当然可控,我们已经完全掌握可相关的技术理论,这是一项完全可控的技术,你甚至可以在论文网站上找到它!”
“那我就没什么疑问了,您继续。”空军代表抬手示意王教授继续介绍。
“长明级通用主力舰,长11千米,最宽处约37米,最厚处约12米,最薄的舰尾处约厚3米。”
“通体采用相位零素网格装甲,可以在高纬度上形成封闭,防止亚空间武器攻击内部。”
“装备有灵能-空间-亚空间复合护盾,可以屏蔽自身的重力波动和电磁波动。”
“该舰可以全程亚空间潜行,在主位面的投影只有巴掌大,虽然全面高级还是要上浮至主位面,但在潜行状态下可以发射亚空间潜航导弹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