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南战(上)(1 / 2)
像诸葛亮等肱骨,于外形成的意见统一,对刘釜之时候决策实行,起到了巨大作用。
成都要员中,无不从迎面到来的战局中,觅得跟随刘釜脚步,成大事之机。
十二月不觉消逝,当岁除过去,整个大汉下迎来建安十一年时,许多人恍然察觉,过去的一年,在下动乱中,过得竟是这般迅速。
过年的喜气,尚未消散。
远在临湘,作为阻挡孙权兵法桂阳主力的大将赵云,于督前线战事的景丰相召后,随同吴班、高顺等将,聚集一起,研讨桂阳军情。
“而今吾等粮草充沛,民众一心,又有这些年来,平叛组成的荆蛮军,完全可以借助地利熟悉,向容陵发起攻势,何惧蒋钦!
何况有吕府君,从南部策援,足可抗拒鲁肃侧面兵力。
故,吾认为,州府所言之时机,正是此时也!
君等认为呢?”
记室吏,应景丰所言,刚陈述完罪行军情,赵云神色肃穆,即率先表达了战意。
自刘备病逝后,他本人比以往少了不少笑容,行动间,多了些雷厉风行之态。
赵云质问方休,舍内多了些窃窃私语。
景丰作为刘釜妻兄,又是才华卓越之辈,自诸葛亮等人回蜀后,接替了诸葛亮的督事之责,总领荆南军政要务。
他善于纳谏,又同时能协调刘荣和刘琦,调集交、荆兵力,人莫不敬仰。
看着赵云议论完,景丰摸着胡须,目光却是在吴班脸上做以停留。
刘备故将之中,赵云武力不凡,于地方驻守得当,但在统帅能力上,比吴班稍逊些许。可要问起战前事务,吴班、高顺之属,又非赵云敌手。
所以,在益州军将和刘备故将,如赵云等人,合二为一罢,统领或是战事中,正好扬长避短。
可以景丰看去,关于桂阳战事,赵云主战本没有错,按照成都来信,长沙人马,确实到了同孙权主力交锋之时,并以借此,最好能打得孙权后退,拿得庐陵等地。于孙策向南郡不断进军之际,杀得扬州东南生乱。
但在整体策略上,赵云主张两军南北策应,以力破之,着实会加剧本方伤亡。
孙权所率之将,驻守容陵的蒋钦也好,许是守卫重镇宜春的周泰,都非是短视之辈,本方若行上次之举,孙权或会借机打力,这对长沙和交州人马,向扬州的后方攻势进度,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针对此问题,景丰实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相比于文武双全的诸葛亮,景丰少习儒家经典,又有治地方功绩,遂擅长内治,而短于军事。
知晓妻兄景丰在军事上的短板,刘釜才使大将吴班、高顺等人,继续留于荆南,与赵云等将一道,共同做好对荆南本地的防守。
而吴班在四年前,同江东将领朱然等人相战时,进一步展露了优越的领兵能力,还有于局势之把控,让诸葛亮也不由得赞之。
景丰明白其中问题,也知个人在军事上的决策困难,才有了今日相召。
这边深思间,即闻吴班起身道:“吾以为,赵将军所言,是为得当,亦是吾军当行之事。
唯奋力战之,将孙仲谋军之空间,立压出去,才能给江夏的黄老将军,减轻压力。
加上地势,还有士气方面,优势于吾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