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治蜀(下)(1 / 2)
讨论完接下来对都江堰的治理计划,刘釜问起驻守都江堰的将领人选,诸葛亮推荐成熟稳重的石韬前往。
刘釜自是认同,他借机同诸葛亮谈起了从去岁开始的部分匠营迁移成都之事,以咨询之看法。
其中之迁移,主要是匠户之转移,在成都重设驻地,进行军械、农具等督造。
而南中之匠营,会继续存在,除了补充南中之器件,另做专门工坊研究外,还有照顾交州之责。
交州之地,士氏自去岁秦宓出使,于暗地里投效刘釜后,对交州未来的战略安排,已经在刘釜的计划表上,以高顺的陷阵营为基础,加强军队建设,区分兵种,再以扩军。
因交州之环境,及冶炼技术之缺陷,这里面最缺乏的就是军械,南中正好供给。
于蜀郡,现当下,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匠工已然转移到蜀郡的专门驻地,在基础道路建设下,以各地官炉运来的材料,正日夜不停,打造刀剑、弩箭、盔甲。
迁移来之匠营,能这么快投入运转,并加紧督造,来源于蜀地本身蕴含的丰富资源是一,这些年来,于匠工人才之培养是二。
时至二月,匠营之迁移基本完成,不仅是为军队,更为民间,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动力。
遂听到刘釜关于接下来对匠营,更为规范化管制,以及加大技术创新,以着重应用于实际时,诸葛亮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使君早于南中,即行专门建造之匠营,细化分为三,正好承担不同功能。
现今将匠工探索之冶炼等先进之法,与兵器之外,更重民间利用,乃黎民之福!”
诸葛亮的认同,让刘釜心悦。
在他谈到商贸经济建设时,诸葛亮又给了极大支持,还给了补充建议,但看之摸着下巴,沉吟道:“使君之言,农为本,商为支柱,然也!
蜀地,如茶叶、蜀绣、瓷器等物,皆可为交易。
不仅是同蜀外,像荆州、关症凉州等地交易,亦可放开同盘越国等边境交易。
于此,以专门的税官,负责缴纳管理,减少重复征收,则可加快蜀内之物流通,以充扩财源。
其中之收,足可用于兵事、民事。
使君言之,以州府官寺,重设商肆,以行商贸,其中大利润,依法上缴赋税,另以应用于民生、军事之建设,亮以为妥也!
古之而来,商贾地位以低贱,但于下之治,不可或缺。
使君以此入手,如食盐、粮食若能以官商为主导,则于大局而看,可安民生,杜绝灾人祸之下,因基础物资涨价,所带来之混轮。”
是的,有当年他在安夷发展的官商在前,又有南中尝试。为保障好民生,他打算于经济建设方面,进行商业改制。比如以州府之商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保证普通百姓,基本生活用度,维护好蜀内基础物资供应。
结合蜀内实际,刘釜在考虑此事时,内心实际是有些犹豫的。
而诸葛亮的肯定,让他明白,其中之事,大有可为,便是未来的大军北出,能以州商稳定好物价,非常重要。
刘釜忍不住赞道:“孔明解我心结,而孔明善于理政之外,好财货,我无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