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暗争(2 / 2)
可纵然是赝品,对于考生参悟术数类神通,也有极大裨益。
卫家对这根算筹势在必得!
考试时,都要求写馆阁体,这种字体毫无美感,一笔一划,方方正正,每个人写的都差不多,而考卷要糊名,看糊名文章很难辨别个人风格,看错的几率极大。
同时考官没法事先得知考题,无从预估,只能从诗文着手。
卫若兰平时写的诗都给他们看了,讲真,有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味道。
毕竟卫若兰年龄不大,又养尊处优,缺乏生活感悟。
可这首诗,表达传神,生动优美,不是卫若兰的诗风。
四人均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王蠡,因为王蠡曾填过《唐多令雨夜》,哪怕敌视他的人,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赞一声好。
相反,卫若兰填的唐多令,则有股子无病呻吟的味道,青楼姐儿们都唱王蠡的,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
“呵呵~~”
县承呵呵一笑:“诗确是不错,就是带有几分不思进取之意,儿童散了学,理该温习功课,或帮着父母做些事儿,却一古脑儿的跑去放纸鸢了,这不是教小孩子学坏么,下官以为,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明媚春日,不可虚渡呐。
当然,此乃下官一家之言,堂尊不必放在心上,咱们先阅卷,早点把三十份拟出来。”
赵明伦眼里精光一闪,显然,只要存心反对,狗屎一样的理由都能翻出来。
他有八成把握断定,这份试卷就是王蠡的卷子,贴义全过,墨义与试贴诗不评分,过了在卷角写个过字。
五名考官全过,基本上稳中,如全过数超过三十,再甄选一遍,不足三十,从不全过的文章中择取。
赵明伦沉声道:“既然林大人说此诗立意不行,那请林大人给本官说说,有哪几首诗写的好,不妨指出来让本官见识一下。”
“这……”
县丞没想到赵明伦会如此较真,微微怔了怔,但是凭心而论,他所阅览过的试贴诗,并没有有超过这首的。
“哈哈~~”
学正周奇打圆场笑道:“堂尊,林大人只是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瑕疵未必不是好诗,其实诗文终究是小道,取不取,还得看墨义,可是?”
“堂尊如此着重,那就让下官猜一猜,莫不是此卷考生是堂尊的子侄辈?哈,猜不猜的中,只图一乐,无伤大雅,堂尊莫要放在心上!”
另一个学正,江海流则哈的一笑。
赵明伦眼里,隐有寒芒闪过,这分明是起了怀疑,在套自己的话,随即也哈的一笑:“江大人说笑啦,本县乃是流官,哪有子侄辈在上元县参考,只是确实觉得此诗不错,才邀四位共赏,抓紧时间阅卷罢。”
“堂尊说的是,下官考虑不周!”
江海流讪讪一笑,却是留意着赵明伦手里的笔。
赵明伦毫不犹豫,在墨义和试贴诗后面,都打了过字。
暂时他的优势在于,那四人并不清楚他要死保王蠡,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作,可以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没人有摸清他的立场!
他倒要看看,谁敢不打过,那他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抠!
当把王蠡的试卷传递到别的考官手上时,果然,均是眉心拧了拧。
单从文章来看,打勾不为过,却又怀疑这是王蠡的文章,如果强行不给过,引来了赵明伦的警惕,怕是会有大麻烦。
在官场上,赵明伦是独夫,素有疯狗的恶名,如果被他抓着把柄咬上一口,不死也要疼几天,在没法确认是否王蠡的试卷,并且不清楚赵明伦态度的情况下,没必要死磕。
于是纷纷打了过字,只是县丞,在诗下面划了个叉,也算坚持他最先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