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羽绒(1 / 2)
中午吃饭时,郑秋云还在想这个事情,以至于有些食不知味。直到郑温平叫她一声,郑秋云才意识到什么,“温平,怎么了?”
郑温平放下筷子,“阿姊可是在思虑棉被的事?”
郑秋云点点头,“裴元齐已经派人去找棉花了,只是远没有这么快。一场秋雨一场寒,再这样下去,那些人怕是受不住。”
郑温平思虑道:“东州之困在于封城,但是不封城也不行。若是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棉花,可未尝不可。东州将领敢起兵,也必是有所依仗,不如我去找找有没有矿藏。”
这倒是一条思路,如果有煤炭,将棚子里的温度升高,也不一定非要棉被。
在他找煤炭时,郑秋云也没闲着。她打着找煤炭的幌子,其实是在埋东西。她走到一处没人的地方,便开始挖,挖了一定的深度,发现没有东西,她又从商城里买棉花,往里面埋。
又走到一处,她看到有个坑,好像是郑温平找矿藏挖出来的坑。她直接利用,把棉花埋进去,填上土就跑。
裴元齐派出来的兵又四处找棉花,看到有个地方露出一团白絮,他们赶紧给挖开。当见到白花花的棉花时,他们欣喜若狂。
于是,他们三个人,一个负责挖坑,一个负责埋棉花,一个负责把棉花挖出来。竟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配合的无比默契。
郑秋云也不敢做的太明显,埋了几日,她就不埋棉花了。一个是怕余额不足,一个是害怕被人发现。
她这几日四处走动,在乡下看到还有乡绅喂养的鸡鸭鹅等禽类。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是普通百姓,那些有庄子的乡绅还剩些私产。
这户乡绅原先是做酒楼生意的,现在也不干了。喂养的生禽害怕被人抢去,一只也不敢摆在明面上卖,若不是郑秋云这几日埋坑,净是找僻静的地方,也不会发现这庄子上还有这些东西。
郑秋云派人去给他谈一笔生意,承诺会把这些东西给他卖完。乡绅不知她的底细,一时不敢应,郑秋云还是给他看银鱼袋,证明自己的身份,他才敢信。
棚子里的人也是勉强活着,有一些乡绅早就受不了了,这听说能吃到肉,他们个个嘴馋得很。南边的棚子里有乡绅,别的棚子里也有,而且乡绅还有亲戚,他们都想改善伙食。
郑秋云将鸭子和鹅卖给他们,自己留下鸭绒,鹅绒,又处理了下这些绒毛,制成羽绒服。
一只鸭大概有一百多克绒,而短款羽绒服的克重一般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克之间,长款羽绒服最厚的也不超过两百五十克。因此,一只鸭子可以制成一个短款羽绒服,两只鸭子可以制成一个长款羽绒服。
他们穿上羽绒服睡觉,比盖一个单薄的被子还要暖和些。
同时,郑温平也找到了些炭火,裴元齐也寻到了许多棉花。这三样东西加上一起,染病的百姓就不用冻得哆哆嗦嗦的了。
棉被和炭火也算常见,郑秋云帮他们制成的羽绒服,可是让他们涨了见识。看着也不厚,拿在手里也不沉,但是穿上又舒服又暖和。
有人便问郑秋云,“姑娘,你这是由什么制成的?怎么如此轻便,又这般暖和。”
郑秋云一点也没藏着掖着,“前几日有乡绅买了鸭子,这便是由鸭子身上的绒制成,你们没闻到鸭子的味道吗?”
听到她这样说,那些乡绅脸一绿。本来就是咳嗽高温鼻塞,衣服上有味道也闻不太分明。郑秋云一说,他们又闻了闻,果然还是能闻到点臭味。
郑秋云也没有办法,她能制成羽绒服,已经是看了许多视频学来的。至于除臭,只能说她学艺不精了。
孙大夫试了好几天,逐渐找了思路,棚子里的人死亡的人数在减少,这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他们谈起这件事,枯黄蜡瘦的脸上,也带了笑意。
“姑娘,你说我们能不能活下去了。”一个长得像竹竿一样的人问她。
郑秋云毫不迟疑地说:“能,一定可以。”
这人就满怀憧憬地说:“那便好,我还没娶媳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