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奉天殿前皇帝让权 大兴隆寺名士偶遇(1 / 2)
一
王守仁和一干进宫觐见的官员们等在紫禁城门口,等待皇帝的召见。他偶然一瞥,突然在人群中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背对着他,仿佛在沉思。王守仁走过去,轻拍了一下那人的肩膀:“兄台近来可好?”
那人转过身来,一见王守仁便叫道:“伯安!你如何在此?”
原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湛若水。当年王守仁去山东主持乡试,他便是副考官。后来二人一起回了京城开始了讲学授课之路,却又因学问上的思想和信条不同而分手。
王守仁反问道:“元明又为何在此啊?”说罢,两人都大笑起来。
“上次一别已数年,若水一直在京城翰林院任编修,后来调安南册封安南王,未能想今日回京朝觐能与伯安相见。”湛若水道。
王守仁笑了笑,道:“守仁这数年来一直被贬在贵州任职。在蛮荒之地讲学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湛若水道:“等朝觐后,你我二人一定要好好饮杯酒!”
王守仁笑道:“自然!”
这时,紫禁城大门缓缓地打开了。一队侍卫在官员们的面前列了队,为首的说道:“陛下圣旨,朝觐官员列队于玄武门进宫,于奉天门前跪候!”
官员们排好了队,便在宫人和侍卫的引领下进入了皇宫。
在奉天殿前,内阁大学士们和六部尚书侍郎已等候了多时,皇帝却迟迟都没有出现。
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低声问内阁首辅李东阳道:“李阁老,陛下还在行宫呢?”
李东阳低声答道:“老夫也不知。我已经遣人去行宫请陛下了,再耐心等一会儿吧。”
杨廷和加重了些语气道:“外省的朝觐官员都已进宫,陛下若还不到,会出事的!”
话音未落,朱厚照终于出现在大臣们面前,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细心的杨廷和发现,皇帝身边的跟着的钱宁有点面生,自己从未见过这个人。顿时,他的心中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群臣行过礼后,李东阳参奏道:“启禀陛下,外省的各地官员皆已至奉天门跪候,陛下请出奉天殿受百官朝觐!”
朱厚照点点头道:“嗯!走!”说着率先走出了大殿,侍卫和大臣们跟在后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来到奉天门前,内阁六部大臣们和所有朝觐的官员行叩拜大礼。
內侍为朱厚照搬了一把龙椅,他便在奉天门坐下了。
官员们平身过后,朱厚照突然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大明风调雨顺,民富国强,每念此便不负祖宗社稷矣!而今河北乱民犯上,朕望亲自率天师平叛,此乃天子之举!然内阁首辅李东阳却阻挠再三,不体朕心,不体百姓!今着李东阳卸职返乡,三日内离京。升大学士杨廷和为内阁首辅以代其职,总领内阁六部。”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谁都没有想到这朝觐之日竟是李东阳的罢免之日!
须发皆白的李东阳跪下,摘了自己的朝冠,淡淡地拜道:“臣李东阳谢陛下隆恩!”
站在百官之中的王守仁心里一颤,他明白大明朝中央的政治大权又将有变动了!
果然,朱厚照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东阳,继续说道:“即日起,晋钱宁为锦衣卫左都督兼指挥使,主管诏狱!”
他看了看众人,像是开玩笑一般地说道:“尔等今后大小事宜,皆先报与钱都督。钱都督有自行处决大权,若非朕不可,也可由他转呈给朕!”
这时,所有人——即使是不识字的侍卫们——都已经意识到,要变天了!
二
王守仁刚走出皇城,就听见背后有人叫他:“伯安!伯安!”
他转身看去,原来是湛若水。湛若水跑到近前,拱手道:“伯安慢行!”
王守仁也拱手道:“元明这是往何处去啊?”
湛若水道:“若水虽已回京,却并不居家中,皆因好友进京,相邀居于兴隆寺,不如伯安同去如何?”
王守仁笑道:“如此甚好!”
二人沿长安街步行来到大兴隆寺。进入大门,湛若水引王守仁进了寺后卧房,见一人正在坐在门前读书。这人生得英俊潇洒,看上去比王守仁小个八九岁。他一见湛若水,便起身道:“甘泉先生。”
湛若水介绍道:“这位乃是后军都督府都事,姓黄名绾,字宗贤。“他又对黄绾说道:“此乃阳明先生王守仁王伯安!”
黄绾听了,便要慌忙下拜行礼。
王守仁连忙扶住他道:“黄都事为何行此大礼啊?”
黄绾激动地说道:“阳明先生名号如雷贯耳,黄绾向来佩服先生之才!”
湛若水在一旁说道:“伯安,宗贤出于浙江名士黄家,世代做官,多年前曾听闻你上疏反刘瑾而被廷杖贬谪一事,便对你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