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达延汗兵犯潮河川 王守仁重整圣贤道(1 / 2)
一
弘治十年,初夏。
照往年来说,蒙古草原的雨季比中原大地来的早些。可是,今年天气却异常干旱。从草原的习俗来看,这并不是吉祥的兆头。
蒙古察哈尔部可汗巴图孟克倚靠在自己的低脚大椅上,把脚搭在身前的案上。他在等着出使大明的蒙古使者。出使了两个月,也该回来了。
巴图孟克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是公认的草原“中兴之王”,被尊称为“达延汗”。他六岁时便登上汗位,由母亲满都海辅佐,多次整合草原其他各部;十六岁时正式亲政,几度出征击败了卫拉特部。如今,除了右翼部还在顽强抵抗之外,他几乎已经统一了整个蒙古草原。
但他同时也深深地知道,要完全征服整个右翼部,自己的家底还不够厚。这时,满都海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办法——与久未交通过的“邻居”、物产丰富的大明朝通商。说是通商,其实就是讨要。巴图孟克听了这个建议后欣喜不已,便立即派人出使中原。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照射着草原大地。巴图孟克烦躁地坐起,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马奶。坐在一旁的满都海看出来儿子已经耐不住性子了,便向侍卫们使一个眼色过去。侍卫们会意,上前给巴图孟克扇起扇子来。
“可汗,”就在这时,士兵来报,“答特儿将军回来了。”
“快进来!”巴图孟克激动得站了起来。
答特儿进了大帐,行礼道:“我回来了,可汗。”
巴图孟克期待道:“可带来了有什么好消息?”
答特儿叹了口气道:“事情并非可汗和大妃想得那样容易。那个大明皇帝简直油盐不进!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有余,见了三次面,就一直没给过我好脸!我连那个皇帝长相都没看清!”
“也就是说,大明皇帝不愿意通商了?”一直坐在一旁的满都海站了起来。
答特儿回答道:“是这个意思。”
“哼!”巴图孟克气道,“我们身在草原,平时里与大明井水不犯河水,如今愿意和他们通商了,他们竟然还不同意!”
底下的将军中有人应和:“给他们脸他们都不要!”
巴图孟克转向了满都海,想征求她的意见。满都海平静地说道:“是该和大明朝摊牌的时候了。”
得到了母亲的肯定,巴图孟克一下子就有了主心骨,道:“传令下去,叫阔尔黑火速从右翼王处收兵回营。察哈尔部全军整备一个月,之后由我亲率三万铁骑,阔尔黑、德兀儿撒为副将,答特儿为先锋,出征大明!”他又看了看满都海:“剩下的人随母亲留守大营。”
“是!可汗!”众将回答道。
巴图孟克跪了下去,把手放在胸口上:“愿长生天保佑成吉思汗的子孙吧!”
众将一齐跪下,也把手放在胸口上:“愿长生天保佑成吉思汗的子孙吧!”
二
夜深了,阴冷的月光笼罩着大明的都城北京。街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只是偶尔有打更的人在四处巡查。他们的嘴里吆喝着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但声音也不好太大,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夜晚无比的寂静。
深夜的北京紫禁城门都是完全关闭的,任何人禁止出入,若擅自深夜闯宫,会被处以重刑。
但是,今夜的东华门却被重重地敲响了!
看守士兵们一骨碌爬起,拿起武器就冲了出去!
到了城上一看,城下门外只有一人一骑。
“大胆!竟敢擅闯宫门!”看守士兵们吼道。
“快开门!边关急报!”城下传来的声音十分疲惫沙哑。
“再急你也须等到卯时开门!”城上的人回道。
城下没了动静。
看守们仔细看去,那人竟然倒在了马下,昏迷不醒!
“快去看看!”看守的头儿慌了,“快,快去传铃!”
东华门的铜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紧跟着,整个紫禁城的四十一的铜铃全都响了起来!
文华殿的灯光随之亮起!
内阁首辅、文华殿大学士徐溥和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谢迁急急地走向文华殿!
到了门口,内侍长随何鼎低声道:“两位阁老,陛下在里面等着呢。”
徐、谢二人对何鼎略略点了点头,便进了大门。
朱佑樘正坐在书案前眉头紧锁。
徐溥和谢迁进了门,便要下拜行礼,却被朱佑樘叫住:“不用跪了!来看看这个!”他把边关急报递了过去。
徐溥和谢迁看过,立刻惊得满头大汗!
两人急忙又双双跪倒:“臣等失察,望陛下降罪!”
朱佑樘站了起来:“前日鞑靼人来向朕请求通商,朕未曾应允,今日便出兵犯我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