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论二凤头盖骨有没有被盘(修文加入史料版)……(1 / 2)
“应该不会被盗墓吧?那可是帝王的陵墓。”不同于李世民的担忧, 没有看过帝陵被盗史实的秦始皇嬴政与汉武帝刘彻皆是抱着不相信的态度。
秦始皇想到自己的陵墓,自觉很放心:“朕的陵墓无人进得去。”进去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过后辈子孙应该不会盗皇帝的陵墓吧?这些所谓的考古人员也不一定是盗墓, 万一山体滑坡把这些墓地的东西倾倒出来,他们在抢修也说不定。
秦始皇还能放心, 但汉武帝刘彻就觉得有些悬。
因为他的陵墓恰巧是准备厚葬的那种。
刘彻思衬:“朕未来若是逝世, 陪葬品定然丰厚无比。”茂陵, 是个规模庞大,葬品丰厚的帝王陵墓。
他心中开始不确定起来。
不会吧?他的陵墓不会也被盗吧??
关键是真的有可能啊!
要知道他当上皇帝第二年就已经开始兴建陵墓了,按照仙幕所透露的时间门计算,大型土木修建了53年, 工匠、徭役应当也用了数万人。
【二十四史之一《旧五代史》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臣子们的陵墓都被盗是有史料证明的。】
有些臣子还在想被掘是不是仙幕说的假话,但听到仙幕连史料都拿出来后……
他们心中呵呵,只觉得这件事情又更真了一点点。
真被掘了, 哭唧唧。
【那唐太宗这个皇帝呢?他的陵墓会不会被盗呢?】
唐太宗本宗李世民:“??”
“真说到昭陵的情况?”
李世民心中疯狂打鼓,他有点儿能猜想到, 他的昭陵也有可能和臣子们的陵墓一样被盗。
昭陵当时虽然修建得极为用心, 也做好永久不被盗的措施, 但一千年的时间门, 斗转星移, 总有聪明的人能够突破他们的防卫进入地宫内部。
心中虽然这样想着, 但李世民还是忍不住期待, 期待昭陵能够保持完整, 不被掘。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
位于九嵕山的主峰之上。
整个九嵕山墓葬群, 就属昭陵最惹人瞩目。
作为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是个人都可以猜出整个唐陵中属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葬中奇珍异宝最多,应该是多到数不胜数, 多到可以游金银财宝泳,可惜……
是的,依据史料显示,在很久之前太宗的陵墓就已经被盗。
二十四史之二《新五代史》记载:昭陵最固,盗墓者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门。
昭陵被盗,这段记载在唐朝之后的《南唐书》、《天中记》、《江南余载》、《十国春秋》、《江西通志》、《石刻铺叙》皆有记载,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中都记载得非常详细。
甚至《永乐大典》所辑出的《宋会要辑稿》中也有记载:帝检校历代帝王陵寝,曾被盗过的二十八帝陵其中就有包含太宗陵墓,后还是北宋皇帝让人修复的二十八帝陵。】
看到昭陵真的被掘,李世民只觉得心在滴血。
“真被掘墓了…… ”
李世民伸手握住身旁长孙皇后的手,不想动。
一想到他和观音婢的陵墓真有可能被莫名其妙的人进去过,他就脊背发凉。
长孙皇后一直与嫔妃在屏风的另一边,带领诸位妃嫔看仙幕,也是听到墓葬,和即将讲到那场政变才站到李世民背后,没想到还没讲到政变,就先得安慰下地宫被掘的李世民。
她担忧地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背。
“陛下不妨再听听,一切不到最后,都有可能有转机。”
李世民扯开嘴角想笑,笑不出来……
【而且这些可恶的盗墓贼甚至连太宗的遗体也不放过,金银财宝盗窃出去就算了,竟然对太宗的遗骨不敬!
盘珠串,盘核桃也就罢了,富人的爱好广泛到盘唐太宗的头盖骨!
依据记载,盗墓贼把太宗头骨卖给富人做玩具把玩、展览、观赏。】
“噼里啪啦!”
清脆地杯盏落地声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正看到双手颤抖的李世民。
李世民双手颤抖自然不是有癫痫,是不敢置信,是气的,他嘴唇几次翕动,想说话,但说不出来。
看出老大的不对劲,程咬金几人赶忙上前搀扶。
他们在顾不得生气,气啥?细细想来,他们老大好像更惨些,尸身分离不说,头盖骨还每天被人拿在手中把玩,供人取消取笑。
李勣更是屁都不敢放。
三梁进德冠被展览又如何,总比头盖骨被人展览好。
“朕,朕的头…… 头…… ”
半响,李世民终于发出了声。
但一想到头盖骨被人拿手里观赏他就受不住了。
怎么能够如此残暴,那是什么!那是头盖骨!
“这些人竟然把朕的头骨拿去把玩!”
这搁谁身上受得了??
房玄龄他们赶忙安抚自家皇帝。
李世民不敢置信:“怎么可能被盗?为陵墓隐蔽安全,朕应该会拆除通往墓道口的栈道和游殿。从朕入葬到唐朝真正覆灭应该已经百年之久,墓道口应该与九嵕山融为一体才是,这些盗墓贼怎可能找到墓道口?”
朱元璋、赵匡胤呆在自己的界面,似乎也能够感同身受李世民的感觉,同为开国皇帝,这是多让人不敢相信的一件事,为国为民劳累半生,位高权重,死后竟被人侮辱尸身。
赵祯叹气:“太宗陵墓被盗,确有其事。”
他们敢信仙幕所说昭陵被盗,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确实是有史料记载的。
仙幕所列举的很多史料都是太||祖和赵普丞相亲自派人去查证过的。
他们太||祖专门派人调查唐陵被盗情况,当时几乎所有皇陵被有被盗的痕迹,还是他们修复的唐陵,这些史料记载非常翔实,错不了。
赵祯肯定。
不过他其实并不在乎唐太宗是否被盗墓,头骨是不是真的拿回来还是拿到假的头骨,就他所知道的,历代帝王陵少有完整不被盗的,他只是担心他们老宋家的陵墓有没有被盗。
朱元璋何尝不担心,但与此同时他又有点自信,觉得自己的明孝陵不会被盗墓。
马皇后看出朱元璋的担心,参与过明孝陵设计的她深知朱元璋对陵墓的设计花费了无数心思,她安抚道:“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玩珠峰下,独龙阜被坚硬非常的砾岩和松软的石英岩覆盖,难以开凿,匠人们后面还是以偏离中轴向石英岩二次开凿才能铸造地宫,里面的墓道如同蛇状九曲十八弯,没有图纸谁都不知地宫入口。不知入口,也无法凿开坚硬的砾岩。明孝陵不会被盗的,放心。”「1」
马皇后温柔的话语,有力地安抚了朱元璋略紧张的情绪,朱元璋暗暗呼出一口浊气:“孝陵还有孝陵卫驻守陵园进行警卫,方方面面吾都考虑到了,孝陵定不会被盗!”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还是不保险,他应该多想点防止盗墓的方法,比如在孝陵宝顶之上覆盖鹅卵石,若是有人来盗墓,鹅卵石就会通过预制孔道滚落,填满墓室。
反正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增加盗挖墓室的难度就是了!
头盖骨被人拿在手中把玩什么的,他才不要!
【唐太宗生前英明神武,雄才伟略,创立大唐,就是这么一个被尊称为圣君,成为自尧舜禹之后的明君典范的人死后竟然遭遇这种非人的对待,那个敢于做这种事情的人自然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李世民拂开挡在面前准备安抚他的房玄龄,看向仙幕。
是谁!是谁让他头骨分家的!
【——盗墓狂人温韬。
一个晚唐的节度使,一个开挖17座大唐帝陵的唐墓屠夫。】
李世民目光死盯着‘温韬’二字看了又看,盯着‘节度使’三个字瞧了又瞧,像是要把这几个字记在心里。
可惜,再怎么盯也记不起这人的名字,因为这人是距离他很远很远的晚唐之人。
这是一个他知道未来后,未来一定不会再次出现的人。
可恶!李世民咬牙。
【这个名为温韬的节度使就像和李唐家有仇一样,十八座唐朝皇陵挖了十七个,唯一一个没挖的乾陵还是因风雨阻碍没有进行挖掘。】
【而这一切,和一个东西有关,这个东西就叫做——王羲之的《兰亭序》。】
咬牙切齿的李世民听到王羲之三个字,一下子咬错到了舌头:“什么 ???竟然是《兰亭序》?”他最最最喜欢的《兰亭序》??
其他人也仿佛听错一样掏了掏耳朵,什么玩意儿,这王羲之怎么和陛下被掘上了关系?
【身为王羲之的头号粉丝,李世民每天大喊“王羲之永远都神”一百遍,为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站台,为王羲之登上书圣的神坛助力了一把东风。
他喜欢王羲之到什么地步呢?
唐《徐氏法书记》记载:“太宗於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
王羲之,世称王右军。
李世民刚当上皇帝就想(坑)方(蒙)设(拐)法(骗)不为其他,只为将偶像的作品《兰亭序》收入囊中,常年一掷千金去求王羲之的真迹,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买光光。
所以《叙书录》又记载,李世民所拥有的王羲之的墨迹就有3000多幅。
每得王羲之真迹,必朝夕观览、每日临摹。甚至连皇子们也需每日临摹几百遍。
自此,李世民的书法变得如同北宋文学家张耒的那般:“观其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李世民追王羲之追到行书都得王羲之神髓,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不能分辨。
他甚至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亲自撰写了《王羲之传论》。还把钟繇、王献之等书法家挨个点评了一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偶像,只不过太宗的双标就在这里,其他书法家毛病不少,但王羲之不一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王羲之,字逸少。
自此,王羲之的书法取代钟繇书法而大行于世。
所以盗墓者认为李世民会把很多王羲之的作品带到墓地做为陪葬品,是件极为正常的事情。
“昭陵内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悉取之,遂传民间门。”
虽然荒谬,但这就是《新五代史》详细记载的事情。】
站在李世民身侧的臣子用眼角偷偷看李世民,王羲之真迹他们熟,确实如同仙幕所说,是他们陛下最喜爱的一个书法家。
他们陛下不仅自己‘夜半把烛起学兰亭’,也不仅抓皇子们临摹,甚至臣子们也不放过,也要求临摹王羲之的画作。
虞世南心想,后世要是能看到临本的《兰亭序》,定多是他们这些人临出来的吧。
若想一窥陛下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除了仙幕提到的那些记载,《晋祠铭》就是最好的代表,这个他们陛下摹拟王羲之书法的得意之作,字字结体都是从王羲之而来。
《兰亭序》21个“之”字,字字不同,被视为神来之笔;他们陛下所写的《晋祠铭》中也不逞多让,“之”字各有姿态、绝无雷同,甚至和《兰亭序》中的“之”字如出一辙。「1」
仅仅这个小细节就可以懂得他们陛下对王羲之书法揣摩之细。
臣子们心中暗想,要是陛下知道是因为一副真迹被掘,会不会自此讨厌这副真迹?
但看李世民的眼神他们就知道答案了。
因为李世民对仙幕上展示出来的 《兰亭序》没有丝毫不喜欢的情绪,甚至看得还更专注了一点。
李世民根本不觉得是《兰亭序》的错,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字字有意境,是盗墓者丧心病狂盗墓,与《兰亭序》何干!
不过…… 他有点信这点了,因为他去世也要把《兰亭序》带在身边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听闻唐太宗超级喜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墓屠夫温韬就盯上唐太宗的昭陵,又探听到太宗死后一度传出要把原稿合葬的遗嘱,所以正在挖其他唐朝陵墓的温韬找到了史料记载,直接决定干了一票大的,拉着军队去昭陵掘二凤。「1」
史料记载不骗人,唐太宗所立的昭陵说明书表示陵墓里面没有东西。
而温韬则因为挖昭陵而赚得盆满钵满,数不尽的金银珠宝,还拿到了史料中记载的钟繇、王羲之真迹。
拿了钱财和钟繇、王羲之的真迹之后,顺便把二凤的尸身盗出去卖,才有了我们方才说的,二凤的头颅和尸身分家。
《邵氏闻见后录》:赵韩王微时,求唐太宗骨,葬昭陵下。
《嘉祐杂志》:赵韩王客长安,购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蓄脑骨,比求得甚艰。】
二凤头颅从晚唐一直被玩到了北宋,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听说了这件事情,怎忍太宗尸骨被亵玩?
花费大价钱买回唐太宗遗骨,用票子、走关系把二凤头颅迎回昭陵。】
【怎么说呢,温韬此举直接震惊了五代时期,结合汉陵的遭遇,后世的帝王将相们也不再立虚假说明书了,虚假的没用,要实际真没东西才不会招贼惦记,帝王将相们临终前都下了陵墓从简的政令。】
赵匡胤则心情复杂地看向身旁的赵普。
北宋韩忠献王,本名赵普,是宋开国功臣,他的宰相。
至于赵普则是双眼放空,竟然还有他赵普的事情?
而那头。
“汉陵?”
刘彻表达了疑问。
“关朕汉陵何事???汉陵发生了什么???”
他不知道唐太宗到底有没有被盗墓,毕竟这是后世发生的事情,他也能够理解有人不是想让唐太宗头颅与尸身魂归昭陵,想摆放在家中展览,因为太宗头颅非易得之物,因为虚荣心作祟,因为奇货可居。
唐太宗文治武功在历代明君中名列前茅,战功显赫开创盛唐,知人善任重用贤才,开创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世界交流中心。但在有些人眼中这些功绩就是衬托自己厉害的工具,他们怎么会管太宗是否头身分家。
但他不懂,为何这件事情扯到了他们汉陵!
这头,李世民是真信自己是真的头身分家,头颅还被不断传阅把玩了。
虽然有可能是假的,但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
李世民觉得头晕,很想下令把天下叫温韬的节度使全部处死,但想到这件事情发生在遥远的晚唐又觉得一切都是徒然。
不过仙幕最后终于还是说了一个好消息,他的头颅和尸身回到了昭陵。
虽然无法处死温韬,至少能让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就是深觉疲劳而已:“朕操劳一生,死后竟也不得安宁,靠一个北宋臣子东奔西走才能尸身完全。”
其他臣子想安慰,但皆不得法。
李世民摆手制止臣子们的欲言又止:“终归是朕孟浪,沉溺于王羲之真迹中,在史料留下欲与《兰亭序》原稿合葬之语,也高估了大唐的延续时间门。”李世民甚至想到死后一把把骨头烧成灰扬了的想法,只是碍于过不了心中那一关没说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