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没收美酒(2 / 2)
“将闾你真有觉悟啊,别人都想多活几年,只有你想早点死。”
将闾:……
将闾能说他就是随口一秃噜吗?
他扑过去揉乱了荣禄的头发:
“不许胡说!我才没有想早死呢!”
阴嫚冷静地分开两人:
“将闾你消停点吧,就你这样的,整天生气,气大伤身。还六十呢,能活到五十就谢天谢地了。”
将闾:?你怎么也拉偏架?
一群人闹哄哄到后半夜,也没有谁鼓起勇气提议去找父亲把美酒要回来。
换在以前还能偷偷寻大兄帮忙,可这次是他们先招惹大兄的,大兄才不会帮他们。不落井下石,已经是他们对大兄最
大的期盼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美酒被没收了,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喝不到。去同僚家蹭饭或者参加别的宴席时,还是可以解解馋的。
两项都不行的话,就去寻其他没被没收酒水的兄弟姐妹接济。哪怕大多数时候都会被拒之门外,也总能蹭到两口。
阴嫚另辟蹊径跑去她大兄的私库里翻。
之前大兄承诺她可以去私库里随便拿珠宝玉石去打首饰,但太子宫的管事一般不会严格到只许长公主进这一个库房的程度。
寻常阴嫚也经常过来挑点自己喜欢的别的东西走,反正大兄又用不了那么多,父亲时不时还会赏赐一些下来,库房都要塞不下了。
由于大兄不爱喝酒的缘故,阴嫚来这里挑美酒的次数仅次于来挑珠宝玉石。管事都习惯了,听说公主要什么,立刻给她开库房拿。
阴嫚这次没敢拿太多,毕竟父亲都发话不让他们喝酒了。她要是一口气把大兄的美酒全拿走,父亲肯定会知道的。
于是她只挑了两坛走,还让人动静小点不要被隔壁章台宫发现。然后做贼似的带着侍者溜之大吉,全程还真的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韩信今天又逃课了,躲在卧房里看他的兵书。听见有人进入太子宫,丢下兵书就趴在窗台围观,见证了全过程。
阳滋公主这么蹑手蹑脚的,肯定有问题,他得去告诉太子殿下。
跑去打小报告的韩信哪里想到应该避开秦王,反正他想做什么就做了,根本不挑时间。
要是太子殿下没空见他,自然会拒绝他的求见。他又不会耽误殿下做正事,届时把事情告诉侍者,让侍者将事情转达给殿下也是一样的。
扶苏这会儿确实没什么事。
昨天宿醉醒来有些头疼,父亲说是他不肯喝醒酒汤的缘故,还抓住机会教育他以后不许再喝酒了。
扶苏本来也不爱喝,无可无不可地点头答应了。
后续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看得秦王政心疼不已。原本只说要儿女禁酒三个月,直接翻了一倍,变成半年了。
桥松还没喝过酒,见状便在心里烙下了酒不是个好东西的印象。怪不得父亲不爱喝,原来喝了酒会头疼。
扶苏告诉他:
“何止是头疼?喝多了胃也疼,嗓子也疼。”
桥松对此半信半疑。
他去问祖父,秦王政想到烈酒伤肠胃也辣嗓子,太子说的也没错,便点了点头。
桥松:原来酒这么可怕啊!
一开始桥松对酒的排斥只停留在“听说这个东西不好”的阶段,直到第二天他爹明明头已经不疼了,还借口头疼偷懒。
桥松看着他爹拙劣的演技,见他捂着脑袋说看不进去奏折,一整个面无表情。
酒果然是个可恶的东西,给他爹提供了非常完美的持续压榨儿子的借口。桥松有理由相信他爹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都会一直喊头疼,直到祖父看不下去让他适可而止。
所以祖父为何不提前阻止父亲装病。
桥松一本本翻看着成山的奏折,觉得国君真不是人当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国君呢,是没有遭受过批改奏折的痛苦吗?
韩信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王上和太孙都很忙碌,唯有太子无所事事。
他疑惑了一瞬,但也没多想。走过去小声把自己看到的事情说了,也没意识到打小报告是个多么可恶的行为。
作为太子特意命人接回来的孤儿,韩信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靠山是谁。所以在他心里太子殿下才是最重要的,他绝对不会隐瞒太子任何事情。
哪怕告状会被公主记恨。
扶苏笑吟吟地给他塞了一块点心:
“阿信最近有没有多吃点饭?我见你还是这么清瘦。”
韩信乖乖回答每顿有吃两大碗,但是不知为何就是长不壮实。不过他现在已经很能打了,不要看他身形修长就觉得他好欺负。
桥松放下笔,盯着这两人。
韩信不明所以地看回去:
“太孙殿下有何见教?”
桥松默默地摇头。
直到韩信告辞离开之后,他才谴责地看向他爹。
他爹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都那么好,为什么对他这个亲儿子就不能温柔点?
以前他小的时候,父亲还会做做样子装一装。现在他开始接触朝政了,父亲就装都不装了。
扶苏不以为意:
“你都知道我温柔是装的了,那还问什么?”
此话一出,桥松沉默了。
是哦,他爹的温柔都是装的。那他爹对韩信那么耐心和善,应该也是装的吧?
既然是伪装,就没什么好酸的了。
扶苏又说:
“韩信是个天生的将军苗子,以后要为大秦开疆拓土的。你要是有这个本事,我也对你这么温柔。”
桥松:……
父亲你要不要这么现实啊?
桥松据理力争:
“我以后也能为大秦稳固朝局!”
扶苏:“但是你能力没有韩信强,比他差多了。你要是和你祖父一样雄才大略,我肯定对你比对他好。”
桥松无话可说了。
好的,是他不配,他太没用了。
他算是看出来了,他爹就是个纯纯的君王思维。无可替代的人才捧着,可替代的人才随便应付,有小心思的一边重用一边压制,没用的家伙不值得他一个眼神。
凉薄至此,确实是个当君王的料子。
桥松陷入纠结。
这方面他是应该跟他爹学呢,还是跟祖父学呢?祖父好像没这么现实吧,对臣子们大多一视同仁来着。
一视同仁=对谁冷肃着脸,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只能从职位等细枝末节窥探君王偏向。
一个走的是君威莫测的路线,一个走的是狗的路线。好像都有各自的道理,要不他挑着学
?
秦王政还不知道他的大孙子即将学坏,听儿子说话也跟孙子似的无遮无拦,完全不在乎史官怎么记,不得不开口打断他的滔滔不绝。
“好了,你不要总和孩子说这些。寡人看你仿佛是头不疼了,把这几封奏折批阅了吧。”
丢过去几封奏折警告儿子收敛一些,扶苏果然乖乖闭嘴了。
史官熟练地记录——某年某月某日,太孙吃韩信的醋,太子搪塞过去,言韩信有大才,尔不如也。
春秋笔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太孙的黑历史详细记录,太子的就选择略写。没办法,太子是他的吃瓜好伙伴,而且王上偏爱太子,史官还不想被收拾。
当臣子的就要足够有眼力见,谁能得罪谁不能,得心里有数。
关中的雪即将化尽的时候,齐国的战事才大范围平息。
但齐王建还是不能回咸阳。
攻打临淄之前,蒙恬迅速拿下了有异心的齐国守将。而后由田儋整合士兵,配合蒙恬攻取了都城临淄。
国都被迫之后并不代表齐国被灭,因为表面上秦人是来协助齐王建归国的。所以后续还经历了一场做戏,齐王建为表感激主动俯首称臣,声称愿意成为大秦的附属国。
蒙恬推脱自己做不了决定,传信去咸阳询问王上的意见。秦王则回信表示齐国乃大国,不好随意收为附属。
实则是秦王政并不想自己辖下有个所谓的附属国,要收肯定是收为正式的国土。
古代讲究三推四让,无论是天子禅位还是老臣致仕,都得有个推辞的流程。反复几回才能答应下来,否则显得太过迫不及待,会被世人指指点点。
齐王建一开始以为秦王也是在走这个推辞的流程,于是反复传信了几次说要归附。
秦王固辞不受,让他很是纳闷。直到被郦食其点醒了附属国的特殊性,才恍然。
当年吴越争霸的时候,一开始吴国就是没有灭掉越国,而是将越国收为臣属。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雪前耻,反手覆灭了吴国,没有像当初吴王那样手下留情只让吴国当个附属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吴国的下场摆在那里,秦王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齐王建:早说嘛!
齐王建本来也没指望保留齐国的编制,只是一般说归附都是成为附属国,他没转过这个弯来。
既然秦王是这个意思,那齐王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找郦食其出了点主意,然后又做了几场大戏。
大意就是用各种自然异象证明自己不适合继续当齐王了,齐国应该并入秦国之中。这是上天注定的未来,阻拦的人都会倒大霉云云。
给自己扯了个顺应天意的大旗之后,齐王建就自请去除王位,降为齐侯了。
这次终于没有再生波折,虽然齐国境内的庶民大多有点无法接受,但庶民淳朴。听说了几则仿佛是神罚的故事之后,就不敢再明着抱怨。
本来意见大的也多是
贵族而非庶民,庶民只要日子能过下去,哪里会管是谁当统治者。
而齐国的贵族……之前已经有一波人偷偷投效秦国了,还给秦国筹集了粮草来着。后来见局势不妙,又有人叛投大秦,剩下的齐国忠臣真没多少。
②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
这个时候还没投效的大半是观望党,不一定想维持齐国的统治,只是单纯的没想好要不要转而为秦国效力而已。
蒙恬在齐国没打什么仗,净去抓逃窜的贵族了。大多还不是齐国贵族,而是之前净身出户逃来齐国寻机复国的那些人。
更离奇的是,蒙恬带去抓人的还不是秦国军队。因为齐王建说他们这些人在齐国作乱十分惹人厌恶,这是齐国的遗留问题,不如让齐国军队去抓人处决。
当然,这个主意也是郦食其出的,齐王建没那个脑子。
别管天下人知不知道到底是齐王想处决他们还是秦王想处决他们,反正明面上动手的是齐国士兵。
蒙恬发现像郦食其这样的太子一党确实很擅长搞这种表面功夫,不像他们这些王上的心腹,很多都和王上一样作风耿直。
果然什么样的君上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臣子。
齐王建自认为该配合的都配合了,于是期待地询问自己能不能回咸阳去。临淄这里没有咸阳待得舒服,他早就在这儿住腻了。
刚去咸阳的时候齐王建还水土不服过,可这两年住着已经适应那边的气候了,乍然回到临淄,他还有点不习惯。
然而蒙恬拒绝了他:
“齐地还有很多城池不肯归附,需要大王协助。”
能兵不血刃的夺城当然比开打要好,开战肯定得死人。
反正和平夺城也能分到军功,虽然没有杀敌枭首那么直观,但咸阳那边也给出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就是底下那些想打仗的小将有点郁闷,不过他们也知道能少死点人是最好的。不费吹灰之力分到功劳,这不和白捡的差不多?
大不了回百越去打仗。
百越那么多部落,哪怕有的部落肯乖乖归顺,也肯定有不服软的刺头。想打仗还不简单,不急于一时。
齐王建无法接受蒙恬的说辞:
“什么?你还想让寡人在齐国境内把大小城池都转一圈?!”
他为了配合秦军攻城都错过了好几场热闹了,本来他是可以早点回咸阳去参加长公主的及笄礼、二公子的加冠礼和大婚的!
之前他在咸阳住了那么久也就见识了一回太子加冠的热闹,结果他一走连着三场热闹。要不是太离谱,他都要以为奉常和太史是故意针对他了。
蒙恬:……
齐王为什么喜欢凑这种热闹?
他用眼神询问郦食其。
郦食其回了一个他也不知道的眼神,可能是闲得无聊吧。
毕竟整天在齐王宫里待着确实挺没意思的,都是听腻了的丝竹管弦。偶尔有个典礼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可惜最近齐国贵族都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举办什么庆
典。
红白喜事、寿辰庆贺等等,一律延后。
不过齐国覆灭之后,贵族也要被筛一遍。到时候他们可能也没钱举办什么宴会庆典了,其实还不如提前办好呢。
大约贵族们自己也回过味来了,在齐王建离开临淄之后,赶紧疯狂办喜事。赶在家财被没收之前先花用掉一些,好歹是自己用掉的不是全数没收,心里也能好受点。
蒙恬被齐人的骚操作给震惊到了。
一天之内临淄城中的贵族举办了十几场婚礼、三十来场丧事、一百多场寿宴。婚礼也就罢了,丧事多是因为有些老太爷听说临淄成破之后吓得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了。
最离谱的要数寿宴,说是担心以后没钱办寿宴了,也不管自己最近是不是过生日,反正先提前办了。
有个六十一的老人家提前办了七十大寿的宴席,场面十分热闹。可惜因为大家都在办宴,抽不开身没来太多客人,最后愣是在大街上请了些路人进去撑场面。
有几个秦军被混在人群里拉了进去,进去之后主家才发现拉了秦人进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但是来都来了,来者是客,主家还是硬着头皮邀请他们坐下吃席。秦军莫名其妙吃了一场盛宴,回去还摸不着头脑。
最后只能感慨,齐国人确实有钱。
这个热闹齐王建是凑不到了,他前一天才和蒙恬约法三章,答应只去大城里逛逛,利用齐王的身份叫个门。
不能所有城池都叫他去,那他太掉价了。而且那么多他也忙不过来,只去不肯归顺的大城就差不多了。
有一些大城池已经开城投降了,所以这部分数量倒不是很多。约莫只需要去个十座左右的城池即可,很快就能搞定。
蒙恬想了想,大城都归顺后小城应该不会负隅顽抗。除却零星一些刺头,其他的直接就能兵不血刃接管,于是答应了齐王建的要求。
就这样,齐王建总算肯动身了。
结果他刚动身没两天,临淄贵族想通了,决定趁着抄家前把钱先花了,齐王建后续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气得鼻子都歪了。
怎么又是他在的时候不办席面,他一走就热闹开了?针对他是吧?果然是针对他的吧?!
齐王建催促车夫赶路速度快点:
“寡人下个月就要回咸阳!”
秦王有那么多适龄儿女,保不齐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典礼要举办。他已经错过这么多了,不能接着缺席,他得加快速度。
郦食其:……
为了安抚暴躁的齐王建,郦食其只好去信询问太子,三公子二公主他们的成年礼什么时候举办、最近应该没有成婚的打算吧。
扶苏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如实回信了。
拿到回信的郦食其欢天喜地地跑去告诉齐王建不要担心,三个月内都不会有新的典礼,他可以慢慢赶路。
齐王建:不,寡人就要早点回咸阳,你休想帮蒙恬哄骗我多跑几个城池!!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