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千年坚守,光中之影(1 / 2)
轩辕4762年,这是黄帝纪年!
哪怕是在炎国古代,也很少会用这个纪年。因为一来,各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二来,因为时间太过久远,缺少足够的古籍,黄帝纪年的元年一直有所争议。
黄帝纪年唯一的好处,就是有长久的连续性,不像年号会随着世俗皇帝更替而改变。
这块石碑这么做,是因为这种性质,还是因为,最开一始的记录,就是使用的黄帝纪年?
这个猜想让-所有人心神一震。
如果是后者,那说明这些记录,恐怕将一直延伸他们难以想象的久远年代!
而“圣盾第24次修缮”这句话,几乎是明摆着告诉在场之人,有一个名为“圣盾”的古老组织,一直在岁月的角落,默默维护着这个地方。
他们是谁?
这是众人共同的疑问。
至于神器……
如果是在古代正经史书中,用到这个词,可以泛通“大宝”,一般是指王朝政权。
但在这样一个明显具备某种超凡之力的场所,神器这个词……不禁让异常调查局之人心中,升起难以抑制的激一动!
“各……各位,我能说一个事吗?关于这个成化十八年的。”有一个学生忽然弱弱的冒出一句话。
其他人看向张教授,这是他的得意门生。
“有什么发现就直说。”张教授道,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子的脾性,平日沉默寡言,但一开口,必然有所分量。
那学生显然是偏内向的人,面对众人目光,有些紧张:
“是这样的,我之前曾经到山下的中岳庙旅游,见过介绍建筑历史的广告栏,里面提到,成化十八年,中岳庙进行过重建。”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闻言,调查局之人看向几个教授。
“成化十八年,那就是1482年,距今已经538年了。嗯……目前还不能判断,其他石碑上也有字,我们先一一看过去吧。”张教授道。
他们是逆时针而走。
第二块石碑也是楷书,但刻迹明显不同。
袁教授直接把内容翻译了出一来:“正大五年,轩辕4508年,圣盾第23次修缮,神器无恙。”
先前说话那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广告栏上记着,正大五年,中岳庙进行修缮,李子樗还为之作了《中岳庙记》。”
这下,所有人都意识到,时间的对应,恐怕根本不是什么巧合,中岳庙和这里,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再往下一处。
“淳熙十六年,轩辕4476年,圣盾第22次维护,神器无恙。”
这里的用词变成了维护,显然,当时的石室,还没有到需要修缮的地步。
不用那个学生回答,其他人早就打开手机,查询出了中岳庙的历史,果然,在南宋淳熙十六至十八年,中岳庙进行了大规模整修。
再往一前。
“北宋祥符六年,轩辕4293年……”
“北宋乾德二年,轩辕……”
间隔时间并不规律,但每一次,都能和历史上,中岳庙的重建、修缮、扩建对得上。
到了这个地步,宋承安如何能没有动一作,他拿出手机,走到角落打了个电话,很快又回来,对郑文俊道:
“你带人去下面等着,把中岳庙的道教负责人接上来。”
多余的话他没有说,以郑文俊的智商,不用提醒,也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疑似超凡传承者。
“圣盾……”
那边的几个老教授已经在反复琢磨这个词。
“怎么听起一来像是像西幻小说里的组织。”某个学生嘀咕了一句。
袁教授摇了摇头:“亏你还是学历史的,那你觉得‘上帝’是外国的吗?周朝的至高神灵昊天上帝,又叫上帝、皇天、天帝。”
“当年西方传教士来到炎国,为了方便传教,便在炎国古代文化中,找到了‘上帝’这个词,用来翻译他们的至高神。”
“结果现在好多人不明所以,还以为这个传统词汇、传统神灵,是外国的。”
那说话的学生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张教授接过话头,道:“圣这个字,在我国古代,一直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圣贤,圣人,圣物。而盾,无论在那个地区的文化中,都代表这防御和守护。”
“圣贤……守护。”其他人在默默咀嚼这两个词。
先前被派出去对比星空的人回来,说道:“天文台那边用人工智能对比过了,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确实是今晚的星象。”
没有人惊叹。
经过之前一连串事物的冲击,他们对于袁教授的猜测,其实已经基本相信了,现在不过是实锤而已。
琢磨归琢磨,关于碑文的阅览还在继续。
在这个过程中,众人完全经历了一场汉字演变的逆流,楷书、汉隶、小篆、然后是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中各式各样的文字。
年代越来越久远,众人的心情越来越肃穆。
到后一面,甚至出现了周朝的金文,殷商的甲骨文,乃至更早时期里,一众教授都已经看不懂的,与甲骨文相似,但又更偏向于表意符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