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高兴还是难过(1 / 2)
除了极少数奇葩弱智,绝大多数帝王都想做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可惜大多数留下的却是恶名,想成为一代明君真的太难了。
皇帝终究是人,人的本性就贪图安逸,喜欢被夸奖,可明君却要克制欲望,忍受臣子的吹毛求疵,这明显是反人性的,一两天或许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是人干的事。m.
太宗皇帝的才略绝对顶级,无论做皇子还是做皇帝,成绩有目共睹,至于魏征,先跟李密,后为太子李建成的铁杆嫡系。
太宗上位后不说杀他,一脚踢出京城肯定没毛病。可太宗不计前嫌仍对他委以重任,他的回报方式更奇葩,专门跟皇帝对着干。
常乐公主出嫁(长孙公主所生),太宗跟大臣商量,我们两口子都疼爱这闺女,想多给点嫁妆。众臣都表示理解,嫡亲公主嘛,应该。只有魏征跳出来反对,亲闺女也不能多给,逾越礼制。
这种不近人情,公然让领导下不来台,跟全体同事唱反调的家伙,不但没被罢黜,长孙皇后还特意赏赐钱绢,让人带话:就喜欢你这样的正直臣子,继续保持。
长孙皇后对魏征的保护史书多有记载,至皇后薨,满朝悲痛,太宗皇帝追忆发妻,在宫里搭个台子眺望陵墓。有一回魏征也在,便指着陵墓方向问他:能看到不?
魏征回答:看不到。
太宗急了,怎么会看不到?昭陵不就在那嘛。
魏征答道:我以为你看你爹的坟呢,原来是看你老婆的。
太宗知道他是在提醒自己此举违背礼制,只能哭着命人拆掉台子。
(但凡换个别的皇帝,不当场砍死他都算大度了)
凡雄才大略者,多刚愎自用,唯太宗皇帝胸怀博大,多听劝谏,容忠臣冒犯,筑大唐根基。九九小说
(有人论太宗,专以玄武门旧事与晚年痴迷长生攻讦,诚然,太宗确非完人,但一代明君实至名归,不容诋毁)
李纯才略中上,身处藩镇乱局,多疑猜忌无可厚非,幸知错能改,敢负骂名,晚年对烦了倍加信重,遂成功业。
李恒中人之姿,宽和纯善,知人善任,国事尽托忠臣良将,使社稷稳固,大唐中兴,可称为贤。
李湛颇类乃父,不表。
李昂却算李家异类,自小受儒家熏陶,性仁孝,恭俭儒雅,恪守孝悌礼法,一心做孝子,做仁君。
他孝顺爹娘,却认为父亲与臣子称兄道弟不妥,无底线的依赖会有失皇帝威严。他认为,才略不高的皇帝也是皇帝,才略再高的臣子也是臣子,礼法规矩是天下准则。
他知道烦了的忠心,也敬佩烦了的文韬武略,他敬重伯父,却并不认可伯父与祖母的关系。他明知道母亲是为他讨好伯父,却从心底排斥那种行为。
所以他很纠结,在被父亲训斥后更加纠结。君子六艺,礼为第一,父亲却称之为小节。
他明明知道祖母与伯父密切,明知道这事是皇室丑闻,他却并不在意。他说:男欢女爱,人之常情,你伯父有大功于朝,又多受委屈,不能因私事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