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武扬寨布局(1 / 2)
经历过安史之乱以及其后的几次战乱,皇帝几次狼狈跑路,痛定思痛后总结出一个教训,那就是谁都靠不住,得有自己的兵,神策军因此崛起。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神策军已经成为庞然大物,总兵力达十五万以上,除了常驻京师附近的六万多,其余分驻各个关口州府,比如潼关,萧关,凤翔等保卫整个关中,以及配合边军抵御吐蕃,也因此分出了京西,京北等行营。
神策军从成立之初皇帝就不惜血本的砸钱,多次补充边军精锐,刚开始时还是很能打的,随着时间推移,几个问题出现了。
第一是驻扎边关和京营的差距太大,边关苦寒吃沙子,还要跟吐蕃人拼命,京营这边条件要好的多,所以都想在内地不想去边关,承平日久,战力下降便成为必然。
第二个问题是宦官,皇帝被多次伤害后谁都不敢信,只能把兵权交给宦官,而他们经过代代经营,在军中彼此盘根错节,提拔的将校都是乖巧听话的自己人。他们自己一家说了算,外人插不上手也就没人能监督,克扣军饷倒卖军辎等事迅速出现,慢慢的愈演愈烈。
有个简单的比较,元和元年时西川刘辟叛乱,神策军和各道兵马一起上,三下五除二就给平定了。到元和四年,仅仅四年时间,成德王承宗叛乱,吐突大监亲自挂帅出征,各道兵马打的还行,神策军打的简直没眼看,折腾一年多,耗费钱粮无数却屡战屡败,最后还是王承宗给了老李一个台阶下,说自己被人挑拨了,我承认错误,老李无奈只能就坡下驴,给王承宗封官,撤军了事。
从那以后,神策军再没动过,既然不用打仗就更无所谓了,士兵也不用吃饱,宦官的胃口越来越大,下手也越来越狠,战力自然也是越来越低,加上近两年吐蕃也安稳了,驻扎边关的军中宦官也开始有样学样,战力更加直线下降。
老李知道神策军烂了,所以淮西打成这个鬼样子,他守着十几万大军愣是不敢用,因为他知道拉出去也是被虐,白白暴露朝廷的虚弱,还不如留着吓唬人。
现在的神策军已经不是军队,而是一大批人的敛财工具,每年拨下大笔钱粮,宦官和他们的干儿子分去大半,小部分养着士卒饿不死就行,军中吃空饷日益严重,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每次想查一下,必定有将校带人闹事,皇帝怕激起兵变,只能不了了之。然后就只能这么养着,维持一个庞大的数目吓唬人,不上场藩镇也不知道神策军到底烂成什么样,也算有点威慑力。
张武和两个兄弟进到屋里磕头行礼,“舍人,人来了,外边候着呢”。
烦了点点头问道:“让你们花的钱花出去没?”。
“每人二十贯都花完了,兄弟们都说相信舍人,愿意赌一把”。
张武几个驻扎在城东三十里的武扬寨,寨内有兵马近三千,隶属神策军左厢,两个月来,他们洒出去一百多贯,专门救济军中有威信却被排挤的小头目,安西兵杨舍人的名号还是很响的,纷纷表示愿意拼一把,跟着他们来的便是军中三个校尉,当然了,都是想巴结宦官都轮不上的那种。
“叫他们进来!”。
三个汉子进门磕头,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谓富贵险中求,有机会当然要搏一把。
烦了问道:“有多少能用的兄弟?”。
为首那人道:“回舍人,有三百余”。
烦了点点头,“够用了!”,三千人的营里,三百多人看似不多,但搞些事情足够了。
“旭子!进来下!”。
旭子进门环视一周,“有事?”。
烦了指着他对众人道:“记住这个人!”。
待旭子离开,又问道:“记住了?”。
众人纷纷点头,“记住了!”。
烦了道:“你们听清楚,二月初八发饷,到晚上,八个宦官,偏将,校尉,文吏,军曹等头目,还有他们的所有亲信,家人。全部杀掉,头砍下来,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