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刘庄(1 / 2)
“侄儿正好带了些乡勇,愿为世伯荡平这临安匪患。”
“哈哈,有贤侄在此,真是临安百姓之福啊。”张同文抚摸着胡须笑道。
“不过你这乡巡检的职位实在有些不合适。”说着,张同文看向邱镇。
后者起身说道:“大人,卑职麾下右威卫缺个仁勇校尉。”
“既如此,那贤侄就先领个仁勇校尉,待到大破匪盗,再另行嘉奖,如何?”郑同文抚掌笑道。
“敢不从命。”郑寒立刻恭敬行礼道。
仁勇校尉,正九品。
“如此,贤侄一路舟车劳顿,便先下去休息吧,我让余桓安顿你的人马,有什么事直接找他就行。”
“晚辈告退。”行了一礼,郑寒便退出门外,自有仆役领着他出去。
“看他细皮嫩肉的样,定是常年少经风霜,好好的文官不当,为何要来咱们这苦寒之地。”郑寒在的时候一副惜字如金的邱镇突然开口说道。
“怎么,文官就不能来北安吗?”张同文笑着说道。
“那倒不是,只是我在军中直来直往惯了,极是不喜这种心思深沉之人,那小子打着你的名号赈济流民,一看便是善阿谀奉承、欺世盗名之辈。”邱镇闷声说道。
实际上威武城从一开始便派出了众多探子加入流民队伍。基本上每支大型流民队伍都有他们的人,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此次流民众多,小的几人一股,大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股,这些流民若不加以引导,让他们聚到了一起,民灾顷刻间便有可能形成。
“这你就不懂了,他怎么做不重要,他要不来我才担心呐。”
“我威武城坚固,墨林军悍勇,他这百十来人来与不来有什么影响?”
“你可记得前朝白城之围?”
“自然记得,大卫朝黄老将军老成持重,固守白城三月有余,敌军丝毫不能破。可惜遇粮草短缺,又不慎听信奸人谗言,最终竟以自身跳城而亡,换得城内百姓、兵卒保全。可叹运输粮草的队伍三日后便到。”
“那我问你,若是大卫朝朝廷大员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白城,黄老将军能否等到粮草?”
“这,我们与大卫不同。”邱镇迟疑的说道。
“呵呵,有何不同,朝廷派他来,既有让他搏名的意思,又何尝不是让我们安心。”
带着王平跟随余桓领了两套官服与两枚铜纽,来到城东驻地。按制来说一卫一百来人,除了正九品的仁勇校尉,还有个从九品的仁勇副尉,像他这种临时加的队伍,自然什么也没有,自己组织即可。
来到驻地,郑寒当即让人打开马车上的枣红松木大箱子,只见里面是一套套崭新的皮甲,具都是上好的水牛皮皮甲,其上钉着铜钉,在关键部位还有铁片防护。
这是从王家带来的,一开始因为一众人等都是乡勇,配甲有些不合制,所以只是随身带着。
现在成了正式官兵,自然便能带甲。但也只能是皮甲,私藏铁甲是谋逆的大罪,即使是王家也不得不遵守。
再者威震北安府的墨林精骑也不过有甲上千,若是自己的腹地突然出现一队有上百铁甲的精兵,恐怕张同文都要睡不安稳了。
又在军需官极不情愿的情况下领了两幅铁甲,郑寒将仁勇副尉的官服给了王平,如今两人都是入了品的军官,按制需要着甲。
毕竟这一套精铁甲的工价至少值三百两银子,顶得上自己这个校尉十年的俸禄,不要白不要。
郑寒找余桓要来了那伙匪盗的卷宗以及临安县一带的地图,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