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委托和拜师(1 / 2)
听到这价格,齐鸣其实没有太过兴奋,脸上反而闪过了迟疑。
房间里的,王经理和赵经理对视一眼,默契一笑闭口不谈。他俩都觉得,杨朝明这是要坑这小年轻一把,故意说低价格。
他们打定主意,过会儿可以找齐鸣要个联系方式,这么好的东西,虽然不一定能从杨朝明手上截胡,但争取一下肯定是要的,万一成功了呢?
他们不说,房间里有个愣子却是直接问了出来。
林轩“爸,这价格是不是太低了?我记得2013年的时候,美国苏富比拍过苏轼的《功甫贴》当时是5000多万成交,2020年香港佳士得,拍过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足足4.1个亿。这砚台好歹是苏轼的用品,怎么估价差这么多?”
杨朝明看看儿子又看看其他人,嗤笑了起来,他人老成精,看到齐鸣那便秘一样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你们心里也这么想的吧,觉得我故意报低了?”
齐鸣有点尴尬,他之前也在网上查到过这几个拍卖纪录,所以刚才确实是觉得这价格低了。
王赵二人被当面点破也有点尴尬。
“哼!”杨朝明走回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端砚一边欣赏一边道“要是20年前,看到这种好东西,我没准还真会用点手段捡个漏。但现在嘛,我不差这点钱,犯不着为了几千万不要这半辈子积攒下来的名声。”
“前两年,有个朋友,10多万坑了人家一幅8千万的古画。虽然没被抓,但名声也臭了,圈子里容不下他,他只能猫在香港躲着。这可都是前车之鉴啊~”
齐鸣这时上前微微躬身“抱歉,杨老,我刚刚是有点怀疑。是我小人之心了。但是还是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这块端砚价值会差这么多。我查过资料,同是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他的砚台可是估计2.7亿。”
“嗯,还算你有点礼数,那我就跟你说说吧。你今天拿来的要是唐宋八大家里另外7位,任何一个人的砚台,估价都得给你再加个0,少说2亿起。唯独苏轼,啧啧他的砚台,除了那块传说中的<天砚>其他砚台价值都要打大折扣。”
“苏轼自诩<以文为业,砚为田>,平生最喜欢的就是收藏砚台。光有记载的就有“凤咮砚”、“苏钧遗砚”、“风字砚”、“笠屐端砚,龙尾砚,洮河砚,以及跟米芾借过的紫金砚等等。”
“当年,苏家人甚至编纂出一本《苏家藏砚》专门记录苏轼收藏过的砚台。而且苏轼不止喜欢收藏砚台,还喜欢送人砚台。他儿子侄子,学生好友,都有赠砚的记录,甚至当年他路过广西避雨,还把一枚西汉的瓦砚送给了一个叫陈梦英的老夫子。”
“文物也讲究物以稀为贵,赠送记录这么多,又不是史书明确记载的那几块名砚,所以价格就要打7折。”
“其次,还是砚台本身。评判古砚的一大标准就是砚台质地的好坏。刚刚老刘也说了,单以材料来说这块在端砚里不算上品。”
“最后,就是姜唐佐这人了。这人在史书留名靠的是海南第一位举人,和苏轼学生这2重身份,他本身没有什么建树。你这端砚,算是老师送学生的一件礼物,礼物的历史价值既要看赠送方,也要看受赠方。说的难听点,苏轼送一块砖头给皇帝,那块砖头留到今天也价值过亿。但对象是这姜唐佐的话,就又要打不少折扣了。”
“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我才定了个3千万。当然如果经过一些专业的宣传,你这砚台的价格肯定还会更高的。这你可以问问旁边两位,他们是专业的。”
杨朝明这一通解释,深入浅出,听的齐鸣跟个小鸡仔一样,只能佩服的点头。
“对,杨老说的对,我们保利在宣传运营上绝对专业,”
“我们西冷,也是,去年就曾把一块唐朝古砚,拍出过950万的高价。”
一边的王赵二人,立刻凑了过来,递上了名片,表达了想要代理拍卖的意愿。
只是齐鸣都以东西不是自己的为由拒绝,只说回去考虑并约定下周一详谈。
“我想跟杨老单独聊聊,不知道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