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系列——教主是怎样炼成的(一)(1 / 2)
话说西元216年,古波斯国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婴儿,其父为他取名为摩尼。
这个年份,若是换算于中国,便是东汉建安二十一年——
这一年,魏公曹操进爵为王。
摩尼降生二十四年后,忽发奇想,想要创出一个摩尼教来。
他吸收拜火教、印度佛教、西亚基督教诸多思想,一番揉捶,创建出自家教义、教规、教仪,自称为继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耶稣之后的第四位先知,光明之使者。
教派既创,便要传教,但此时波斯乃是拜火教的天下,摩尼费尽心思,也只收得教众三人:自家亲爹一个,家中亲戚两名。
没奈何,摩尼只得远走异域,前往杜兰(后世巴基斯坦一带等国传教,并将杜兰国王发展为教徒,传教事业渐有起色。
若干年后,趁着古波斯改朝换代,摩尼教杀回故乡,渐渐壮大,成为萨珊王朝的国教,摩尼也成为了国师一般人物。
晚年,摩尼欲传教世界,特地亲撰七书,曰《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命宝藏经》、《律藏经》、《秘密法藏经》、《证明过去经》、《大力士经》、《赞愿经》,令门人译为十余种外文,四处传教,其中便有汉文译本。
唐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摩尼教传入中国,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洛阳各地建“大云光明寺”,其势大盛,会昌三年(843年,武宗灭佛,摩尼教亦受波及,朝廷四处捕杀摩尼教徒,世人称为魔教。
传至宋朝时,摩尼教与弥勒教因争夺教众,颇有争斗,死伤众多,摩尼教主汪公老佛与弥勒教教主陈箍桶亲自出手,双方前后约战六场,其中武比三场,高下未决,又文比三场,仍是胜负难分。
这六场斗下来,汪、陈二人忽然发现双方教义,竟然颇有相通互补之处,于是一番深谈,都冒出一个惊人的想头——
所谓争则两伤,合则两利,既然如此,我两家何不共组一個新教派?如此莫大江湖,岂有可争锋者?
两个教主都是有大毅力者,一番讨论,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教义内容,并取两家教义之共核,定下新教派的名头——明教。
然而明教既创,问题又生——这个教主该是汪公老佛担任?还是陈箍桶就职?
两人商量一番,为求公平,决定不用二教原本教众,由两个教主携手入世,共同挑出一位新教主来。
此后两三载时光,汪公老佛、陈箍桶踏遍山河,期间见识了不少江湖上有名豪侠,却不曾有一个可以真个入得二人眼眉的。
大观二年(118年里的一日,二人经过清溪县,正欲进城打尖,忽听杀伐之声大起,却是一条大汉,白布蒙面,手舞朴刀,背负一位白衣少女,正拼命往城门处杀来。
摩尼、弥勒两教均是尚白,见这汉子蒙以白布,背上少女身穿白衣,汪、陈两位教主心中同时一动,不约而同立住了脚,看这汉子厮杀。
大汉刀法颇是不凡,奈何那些追兵之中,很有几位高手,死死缠住了大汉不放,其中有人叫道:“这个女子别无家人,你这厮想必也是路见不平,然而她得罪的乃是堂堂县尊,我劝你还是休要多事,早早撒手,莫误了自家性命。”
那人这般劝他,倒不是心地良善,而是见这大汉出刀凶狠,招招搏命,甚难对付,因此打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主意,若能劝他放下女子走路,自己也少些危险。
那大汉却豪笑道:“放屁,放屁!堂堂朝廷命官,胁迫孤女,害人夫婿,老子不能去宰了他,已算老子无能,若放下这个女子,那是连人也不配做了。”
汪公老佛闻言不由一笑:“这汉子倒是有一番豪情。”
陈箍桶亦点头笑道:“行的也是侠义之举。”
两个对视一眼,忽然齐齐迈步,掠进战团中,拳打脚踢,顿时将追兵打翻一片,低声道:“随我们来。”
大汉亦是知机,趁机挥刀乱斩,杀出条血路,随着汪、陈逃出城去。
几人一直跑到山中,这才止步,大汉放下女子,揭掉面巾,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在下方腊,多谢两位前辈拔刀相助。”
两位教主一打量,见这人年纪约摸三十出头,生得好一副容貌——
不是说多么俊俏,而是满面威严豪迈之色,一身慷慨磊落之气,让人一见之下,油然便生出景仰之意,顿时愈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