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强大的唐军单兵装备(1 / 2)
【友情提示:本章图文较多。】
崔梦竹掀开马车帘子,她伸首往外探去。
此时正值春夏交换之际,百花盛开,风景撩人。
她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一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如今不是三月,而是六月,景色更甚。
行军队伍中,不止有马匹和走路的士兵,其实还有马车、驴子和驮马。
唐军的装备有多豪华?
根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觽(xi1)、毡帽、毡装、行藤皆一。”
首先就是【弓箭】,唐军是每个人都配备弓箭的,是的,你没有听错。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古代能配备弓箭的都是军中精锐,然而这种观点放在唐朝很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唐朝当兵,首先要考核的便是箭术。
你一个世家子弟,连君子六艺的“射”都不会,那还当什么兵?
然后,根据兵种的不同,唐军每个人配备的弓箭也有差异。
按照《唐六典》记载:“今长弓以桑柘(zhe4),步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骑兵用之;稍弓,短弓也,利于近射;格弓,彩饰之弓,羽仪所执。”
桑柘指的是制作材料,也就是说用桑木和柘木制成的长弓。
唐代长弓的特点,两头是细长的弓梢,中间部分是扁平状弓臂。
这种制式,即便到了现代,依旧在沿用,可想而知其科学之处。
而角弓则是类似现代的螃蟹弓,这种是由各部分搭接而成的,利用绳索皮筋来固定。
这就是弓胎和弓梢的搭接工艺,到了明清时期,甚至出现了插接工艺。
【左为长弓,右为角弓】
【箭矢】又分为四种,分别是竹箭、木箭、兵箭、弩箭。
兵箭就是穿甲箭,箭头用钢制成,箭头细长。
弩箭就是重型机械弩车射的箭。
那么,唐军每个士兵配发三十支箭矢,用什么东西装呢?
负责装载箭矢的,是一种名叫【胡禄】的装备。
并且,是箭头朝上装载的,在跑动时,箭不会掉出来,下雨天,箭尾的羽毛也不会沾湿受损。
因为这是个空心箭筒,所以打仗的时候,士兵还会“高作猿啼摇箭箙”。
所谓的猿啼便是“哦哦哦”的大声尖叫,再摇动胡禄,箭矢在内部碰撞内壁发出来的响声,是战场上壮大士气的一种手段。
另外,胡禄还可以当枕头使用,在野战扎营的时候,士兵们通常是这样休息的。
因为胡禄是木制的,外表蒙皮,中间镂空,是一个绝佳的共鸣腔,可以放大远处地面传来的声音。
《通典》曾经记载:“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
当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了,不过也侧面证明,胡禄确实有这个侦查敌兵的作用。
至于【横刀】,大家都懂,就不必赘述了,而【砺石】便是磨刀的石头。
【大觽】是一种锥状物,用来解绳结的。
【毡帽】,就是御寒穿的帽子,至于毡装,简单来说就是行囊。
按照《通典》记载:“诸兵士随军被袋上,具注衣服物数,并衣资、弓箭、鞍辔、器材,并令具题本军营、州县府卫及己姓名。”
就是类似身份证的说法,因为毡装不离身,在收拾战场时,能通过士兵背后的包裹来认辨身份。
【行藤】就是长条布,用来缠绕包裹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