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九州同》(2 / 2)
他做带动整曲节奏的鼓手,天仙姑娘弹奏新式乐器萨塔尔。
萨塔尔,原本是起源于十四至十五世纪的民族乐器,最早流行于南疆喀什、莎车一带,后来逐渐传至北疆。
宋真大半时间都在捣鼓这个萨塔尔乐器,他尝试了很多种制作工艺,才略微还原了80%的音色。
萨塔尔的音色十分特殊,高音区尖锐,略带金属声;中音区音色明亮优美;低音区音色浑厚,略带沙哑声。
它与胡琴最大的不同是,胡琴是两根或三根弦,而萨塔尔有十四根。
而且,弦的制作工艺也不一样,萨塔尔是上拴一根金属主奏弦和九至十 三根金属共鸣弦。
琴杆硕长,上以丝弦缠就品位十八个,音箱面板上设有五个高音品位。
宋真努力了很久,终于尝试的做出了这个民族乐器,要不是大学的时候上课导师讲解过,说实话他还真的不知道。
李治望着那个没见过的乐器,居然比天仙姑娘坐着还要高,他不禁愣住。
“这乐器......”
天仙姑娘缓缓地拉动琴弦,发出了一种悠远苍凉的音色。
李治和武媚娘两个人鸡皮疙瘩瞬间起来了,这琴声绝了!
仿佛置身于塞外关北,看到了一副副苍凉又辽阔的沧桑画面,实在是太有共鸣了。
他们虽然没有去过塞外,但是能想象出来。
在李治的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
用汉高祖刘邦的一句诗来形容最合适。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治还没听够,萨塔尔却停止了演奏。
宋真快速的敲击着身旁的板子和小鼓,然后重重一棒槌入鼓。
天府姑娘手中的筝,跟着宋真的重鼓声弹起了旋律。
卡点演奏,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手法。
鼓声不大,却与清亮的筝声相得映彰。
李治情不自禁的站起来,他要走近点,好好的聆听。
随着天府姑娘的手指舞动,让人听闻后,自觉回到了贞观盛世。
随着她双手优美的一阵扫弦,站在另一边的天韵姑娘接上了旋律。
悠扬的笛声,给人带来了一种新的感受。
“梓潼,你说,宋真运用了四种乐器,第一种那把高琴代表着西域,筝和笛子又是代表哪里呢?”
武媚娘轻笑着小声回道:“陛下先别急,那边不是还有一种乐器吗?”
李治望向站在东北角的天华姑娘,由于对方双手负在身后,看不见她具体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笛声过后,天仙姑娘手中的萨塔尔再次启动,在她的带领下,筝和笛共次合鸣。
不对,这一次是四种乐器齐鸣。
人不多,但是依旧演奏出该有的气势。
李治就站在四位乐手的中间,从四面八方传来的音调冲击着他的耳膜。
啊,这是为朕写的曲子。
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