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李泰监国(2 / 2)
沈无忧对杜构回礼后对薛礼说道:“你现在消息这么灵通吗?”
薛礼听到后有些得意道:“那可不,现在承蒙诸位同僚看得起,有小道消息都会跑过来告诉我。”
杜构靠近沈无忧小声说道:“沈别驾听听就行,就在昨日传来消息,高句丽又在边境杀了我们唐人。由于封禅在即怕影响陛下,这件事情还被压着,没有通报给陛下。”
沈无忧心中一凛,面色微沉。他点了点头,示意杜构继续说下去。
杜构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高句丽近些年来,不断侵扰我朝边境,已成心腹大患。然而,朝中却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使得高句丽愈发猖狂。”
沈无忧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朝廷之中,难道就没有人能看清这个局势吗?”
杜构摇了摇头,苦笑道:“朝中大臣,多有偏见,难以达成共识。而且,高句丽地处偏远,攻打他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风险也很大。”
沈无忧想试试杜构,于是问道:“那么,依你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杜构眼神坚定地看着沈无忧,说道:“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到高句丽发起进攻才知道应对。我们应该加强边防,提高警惕,同时积极联络东突厥的势力,共同形成对高句丽的包围之势。”
沈无忧听后点了点头,杜构毕竟是杜如晦的长子,基本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与此同时,薛礼也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现在他也有一个小目标——功成名就后福荫子孙。
在李世民与朝中大臣们前往泰山封禅后,太子李泰留在长安监国,如同君临天下。没有了皇帝和大臣们的约束,李泰终于有机会展示他隐藏已久的权力欲望。
他开始积极插手政治,对朝廷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每个部门、每个官僚,甚至每个百姓,都能感受到这位太子的存在。李泰以他的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的控制欲,无论是朝廷内部还是外部,都在他的监控之下。
在朝廷内部,李泰积极阅读奏折,亲自处理政事。他每日早晨都会坐在皇帝的宝座边上,听取大臣们的报告,然后做出决策。他对于每个细节都有极度的控制欲,要求所有事务都必须按照他的意愿进行。
对于那些反对他的人,李泰展现出了冷酷无情的一面。他对异见者进行打压,甚至有一些大臣因为对他的政策提出异议而被贬职。在他的控制下,朝廷变得安静而有序,但同时也似乎也生活在一层阴影下。
在长安城中,李泰也展现了他的权力。他对于城市的治理有着极高的控制欲,他规定了城中百姓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任何违反他规定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在他的严厉统治下,长安城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好在留守的是房玄龄,要是魏征这个直肠子的话还不知道后面要怎么收场。房玄龄坚守的底线就是尽力做到平衡,尽力完成李泰的要求。太子李泰与房玄龄都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他们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却截然不同。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在此刻的朝廷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房玄龄,这位历经两朝的老臣,无论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那稳如泰山的磐石。他的智慧、他的忠诚、他的付出,早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赞美他的歌声至今仍在朝野传唱。然而,在李泰的眼中,房玄龄却不再是那个他敬重的良相。
李泰,太子的身份赋予了他高贵的地位,但也赋予了他一颗高傲的心。他渴望权力,渴望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他的眼中,房玄龄成为了阻碍他实现野心的绊脚石。
房玄龄对朝廷的忠诚和付出,在李泰看来不过是固守过去的老朽之见。他渴望的是变革,是打破旧有的秩序,而房玄龄却成为了他实现野心的阻碍。
而房玄龄呢?他深深明白李泰的野心将给朝廷和百姓带来的灾难。他曾试图以良言相劝,但李泰却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
好在虽然李世民不在长安,但长安还是有人能约束得了李泰。那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在朝廷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她的智慧和公正使得她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正义代表。当李泰持续对长安实行高压政策时,房玄龄迫于无奈,决定请出长孙皇后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自从李承乾被废后,长孙皇后很少露面,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然而,这次找她的不是别人,正是房玄龄。长孙皇后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她知道房玄龄找她一定是为了李泰的事情。
房玄龄向长孙皇后详细地描述了李泰的情况。在房玄龄的眼中,李泰并不缺乏才略,他具备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所需的智慧和策略。然而,李泰的控制欲却过于强烈,这是他最大的问题。
这种掌控欲出现在一个帝王身上,对整个国家来讲是一种灾难。这种掌控欲会扭曲帝王的判断力。一个帝王,如果过度关注控制,就会忽视实际情况,忽视他人的意见,甚至忽视自己的理智。这样的帝王,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无法做出公正而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