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秋收(2 / 2)
夏雨薇听后问道:“可是之前长安流传出来的?似乎就是沈大人自己的技术,如此优秀产业沈大人为何拱手让人?”
沈无忧听完后心中点点头,看来让夏雨薇做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对风险把控有着自己的判断,沈无忧也不隐瞒说道:“忙不过来,我人手不够,现在江南建造的冶炼基地,我占三成,蜀王占七成。你们夏家要是可以帮忙管理的话,可以分你们一成。”
夏家三人听后心中一惊,连沈无忧都只能占三成,那这个冶炼会是什么规模?
沈无忧接着说道:“目前已经有五万人在建造,等这几个基地全部完成后,每年出钢铁十几万斤不是问题!工人、技术、场地全部不是问题,最多明年就能投入生产。”
夏家三人都被吓到了,这么大的产业世所罕见,夏雨薇当下问出心中的疑惑“钢铁受朝廷管控,只怕销路不会太好吧?”
沈无忧对夏雨薇不由刮目相看,在当下社会女子能有这种见识已经很难得了,说道:“我那三成全部换成钢铁给我,剩下的你们也不用担心,后面还会供应江南造船业,你们无需担心销路问题。”
夏博宇被吓到了,这么大的产业转换成三成钢铁得有多少?恐怕就是造反,用来制造盔甲都用不了这么多,但他们几人也不敢多问。
“放心好了,供应给我五台山的朝廷知道,你们只管生产,不知意下如何?”沈无忧察觉到了夏博宇的神色变化出声道。
夏雨薇对沈无忧躬身道:“沈大人兹事体大,不知能否让我夏家考虑一天,明天给大人答复如何?”
“自无不可,我后天前往临川,你们在我离开之前给我答复即可。”
三人离开后沈无忧叫来夏玉红,再次询问了夏家的一些情况。这由不得沈无忧不慎重,钢铁是江南的重中之重,不但要实现盈利,更要给所有的冶炼产业做一个模板。
从夏玉红口中得知,夏家之前并不像在饶州时的家大业大,最早的时候只有两家小工坊,后面在夏雨薇的改进下夏家绸缎才开始在江南一带有了名气。非但如此,夏雨薇为了夏家牺牲是最大的,已经快20了还没有出嫁,足以说明问题。
夏雨轩对经商比较抵触,这和江南这边的风气有抹不开的关系,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深入民心,夏雨轩一直都想考取功名,只是志大才疏接连落榜。
夏博宇在带着子女回去后久久不能平静,几万人的冶炼厂他们有些拿捏不定,其中还涉及到了蜀王和沈无忧的产业。蜀王不必多说,在江南就是实实在在的土皇帝。至于沈无忧,哪怕他们不懂朝政,也能看出此人未来可期,这次又有平叛这么大的功劳,等回到朝堂就是新贵。
即时,蜀王经略江南,朝堂还有沈无忧在打点,江南不就是他们两个的后花园?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办好,要是办不好只怕夏家大祸临头了。
夏雨轩倒是十分赞同,在他看来上面有这么大的能量在罩着他们,怎么可能做不好。
夏雨薇没好气的瞪着弟弟说道:“你知道沈大人说的一成有多少吗?你确定夏家拿得动?”
夏博宇听完后知后觉,连沈无忧都只能得3成,除非他们疯了才会想着一成。
就在夏家三人在商议的时候,张观澜找到了沈无忧汇报金矿的事情。由于有铁矿的掩护,这次李恪一反常态十分大胆,私藏了大量的金矿石,目前已经成功提炼了接近5斤金子。汇报给朝堂的折子已经发出,矿山也被完全封锁等待朝廷的监管。
沈无忧在第二天就得到了夏家的答复,夏家最主要的意思还是觉得一成太多。听到夏家这么说,沈无忧就明白夏家的想法了,最后把一成改成了每年30万贯。
30万贯是一笔巨款,以前夏家巅峰时期也不见得每年能有30万贯的收入,好在沈无忧明确的给夏家提出了一些要求,夏家这才欣然点头。
谈妥后沈无忧带着他们找到了薛礼,接下来沈无忧又带着几人熟悉了一下后面的流程,销路问题不用担心,最重要的是原料供应。当初选择在抚州作为大生产基地,最主要的还是煤矿、铁矿这边都有,在运输上面可以不用耗费过多的人力。
时间快到十月份了,李恪知道沈无忧要回临川,这次从其他地方调来了刺史。江南东道这边的情况也趋于稳定,最后需要朝堂任命刺史,目前李恪安排的都是临时代理。
刺史、府尹都是四品官,哪怕是江南西道,李恪任命都需要朝堂点头。朝堂最新的任状很快就下达,除了从江南西道升任的五人,还有从各地挑选政绩优异的官吏总计二十几人。
这边是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之后,沈无忧带着谢知非和五百玄甲军返回临川,准备迎接后面的秋收。事实上刘福在沈无忧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在准备秋收的事情了,所需要的工具还有地窖,已经全部准备妥当。
在临川广袤农庄上,沈无忧带领着慕山海、慕雨以及十几个玄甲军,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收获。旁边还有抚州专门过来记录,他们主要就是学习经验,方便以后在江南推广。
他们收获的第一种作物是花生。花生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并不广,因此能在这里看到大规模的花生收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收获花生的过程需要精细的操作。士兵们将花生拔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植株上摘下花生荚,最后将荚中的花生果晒干、去壳,准备储存。
接下来,他们开始收获水稻。水稻是这片土地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是超优系列水稻最大的一次量产,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农作物。
士兵们先将水稻植株割下,然后通过专门的打谷机将稻谷从穗上脱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力和技巧,稍有不慎就会损坏稻谷,影响收成。
接下来是玉米。玉米在明、清时期就中国被广泛种植,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来源。士兵们将玉米棒子从植株上掰下,然后剥去玉米的外壳,让里面的玉米粒裸露出来。这些玉米粒将被晒干、储存,成为未来一年的主要粮食来源。
红薯,收获时候最容易上头的农作物,在沈无忧的应允下,周围的村民全部围了过来。沈无忧手把手的对他们进行讲解,收获的过程同样需要技巧。
首先要掌握好收获的时机。红薯是地下的果实,因此挖掘时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损坏红薯。士兵们用特制的红薯铲在根部周围松土,然后轻轻地将红薯从土壤中挖出。挖出的红薯被精心地排列在田野上,等待着被带回村庄进行处理。
种植红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选择好的种子是成功的第一步。沈无忧和村民们精心挑选出品质优良的红薯种子,这些种子既要健康无病虫害,又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选好种子后,他们进行深耕细作,为红薯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