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因地制宜论(1 / 2)
种植橡胶树需要大约五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种子,而首批种子只有几百颗。这些第一批的橡胶树还不能用来割胶,因为需要等到它们形成足够的规模,至少达到几千棵的规模以后才行。
这样下来,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形成规模。不过,目前并不需要大量使用橡胶,因此可以耐心等待。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橡胶树的生命力很强,可以生长成一大片橡胶树丛林,为沈无忧提供优质的天然橡胶。
在这十年以内沈无忧的规划是,完全普及轮船货运,还有一个最重要是格物学宫,只要把这两项落实下来,以后会带着大唐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唐朝很多河床并不像现代一样很多都干枯了,除了长江以外也还有洛水、西水、循江这种大型河道把南北贯穿。很多断开的流域只需要通过三百里以内的陆运就可以完成中转,唯一条件受限的就是西部地区。
沈无忧前两天在问政中写下的论政文章,朝堂已经下发给地方官员学习,这次提出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点。除了许多顽固派的儒生不太认同,其他包括孔颖达在内都特别推崇,孔殷达甚至多次组织学习,这群学生很多就是朝堂的预备力量。
其中卧病在床的杜如晦,房玄龄甚至也给带来了一份沈无忧书写的《因地制宜论》。
“夫因地制宜,发展之道,不可不察也。地势有高下,气候有寒暑,物产有丰歉,人文有异同。凡此种种,皆影响于发展之途。故曰:因地制宜,乃发展之要道也。
吾观古今之世,发展之道多矣。或有以农为本,或有以工为先,或有以商为主。然皆需因地制宜,而后可兴也。农业发展,宜据地势之高低,以利灌溉;工业发展,宜因应物产之丰歉,以利原料采集;商业发展,宜顺应当地人文,以利贸易往来。”
今以江浙之地为例,其地饶沃,水道纵横,鱼米之乡。故其发展之道,宜以农业为基础,发展渔业与养殖业。又如山西之地,其地煤炭丰富,故其发展之道,宜以能源工业为主,兼顾其他产业之发展。
至于发展之影响,或有利于民生,或有利于经济。然亦需因地制宜,兼顾生态环境。如开发矿藏,宜注重环保,以免破坏生态;发展农业,宜注重质量,以保食品安全。
今世之人,当知因地制宜之理。发展之道,不在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在于谋求长远之福祉。因地制宜,兼顾生态环境,此乃发展之道之真谛也。
因地制宜发展之道,需兼顾地利与人和,兼顾经济与生态。吾人当以此为鉴,谋求发展之道……”
房玄龄笑着看着杜如晦说道:“你觉得如何?”
“你的表情不是已经说明了吗?只是何为工业?”
杜如晦和房玄龄是多年老友,从两人年轻不得志的时候,两人经常在一起自勉。像他们两个这样的聪明人,只需要对方一个眼神就能领会对方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