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给王守仁上上强度,新时代朱祁钰、朱见漭思想二圣(1 / 2)
果然。
景泰六十九年七月,朝廷开始杀猪了。
养心殿内传出圣旨,严查中枢、地方官员的财产来源情况,并进行第二次财产统计,并予以公开。
而捐出部分家财的王恕、余子俊、杨廷和等人,则得到了免死金牌。
早在六月之初,就对积极捐款的朝臣,颁发了隆宗勋章。
隆宗门,是养心殿的大门。
勋章以此命名,其寓意不言自喻,这就是块杀猪免死勋章,得到勋章的就不会被杀猪。
死人不会说话的。
朱祁钰完全可以自己创造一套思想,不,准确地讲换一层皮,新瓶装旧酒。
朱祁钰其实想独享思想家的功劳的,奈何他身体不行了,没有余生了,不可能写一本长篇大论了。
当时他可真的心无旁骛,什么都不想。
引起民间一片热议。
没有勋章的,对不起,我要动刀了。
在明朝,武将造反是很困难的。
之所以没动刀,因为上一次是将江南财富收入国库,需要动刀子,强行收回来。
“爹,瞧您这话说的,儿子一介武夫,怎么改呀。”朱见漭干笑。
确实还是书里那番话,但解读之后,赋予了新时代使命。
而当民间能掌握舆论风口时,文官从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这种角色转换,是老皇帝一力推动的,文官完全是被动的。
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定期通过人品考核、财物考核、账本考核,谨防有人私吞公款。
归根结底,都是统治思想,还是摆脱不了儒家的核心。
“外人,终究是外人。”
还得移民过去。
可能不好,可能只是朱祁钰片面的自己想法。
朱祁钰还真被说动了。
可官员们受不了啊。
想修改吧,却发现改不明白。
朱祁钰整张脸都黑了。
可能摆脱儒家思想吗?
摆脱不了的。
可是,王朝更迭,终究是小部分人得利,无法让全社会得利的,且会让全社会的人受损,所以这是一条最不好的路。
朝廷其实计算过。
挑时间,肯定等您死了之后,再让他出京继藩啊。
看他牛不牛叉。
不过,思想总要传承下去的,若他吃了独食,老四得不到好处,他登基之后,未必愿意宣扬这套理论。
可是,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什么民生吗?
老皇帝让人记下来,他再修改一番。
天下人必须去学!
本想让王守仁当圣人,当思想家的。
九十多岁的朱祁钰什么看不懂啊?
他要的就是一个名声。
不过,文官还是垄断大部分舆论。
可是,如果看景泰八年前的儒家思想,再看看景泰六十九年的儒家思想,就会发现,截然不同。
从不再秉政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他整天胡思乱想,思考比做事时间更多,搞得他人都有点魔障。
当然了,吹捧的人也不少。
朱佑梐一听有这好事,他也想参与进来,来个三圣呗,咱们祖孙三代人,传为美谈,何不美哉?
“滚!”
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没留下自己的理论。
大明第一辆民用汽车,投入使用。
会因为皇帝杀几个人,就改变本质吗?你不爱学习,你母亲揍伱一顿就爱学习了?
“咱们爷俩也做一对皇帝圣人,如何不妥?”
到时候拿出来一点往民间撒一撒,剩下的大头不还是皇家的吗。
“儿子都不服。”
皇帝为了拿回话语权,一定要动刀子的。
低调不一定好,但高调一定坏。
有人提出,这套分配论,高屋建瓴,过于浮于纸上,无法落入实际。
到了晚年后悔了,谁不想成圣呢?
将老皇帝的思想写出来,叫二朱理学?还是叫二圣理学吧,二朱说的好像是两头猪。
“就算还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名字,有就有呗。”
太子厉害,今年都六十岁了,他能活几年?
为什么科举考四书五经,你不学会统治,如何当官?
所以,当官的本质,就是作威作福。
可别忘了,人心啊。
这就是一个南非弱国。
“你当煎饼果子呢,你说来一套就来一套?”朱祁钰让他滚出去,别来烦他。
朱祁钰道:“想去德国,就封他为徳王,去德国挑一块地方继藩,时间你定,地盘你来选,他能打下多少,就看他自己的能耐了,这种事就别来烦朕了。”
当文官察觉到危机的时候,想打断进程,已经不可能了。
“孙儿保证,孙儿登基之后,就让全民学习咱家的思想。”
圣人这东西,其实是吹出来的。
“爹,您身边的王守仁不就是最好的人选吗?”朱见漭纳闷,为何不用王守仁。
万寿节的时候,分配论发表。
两次分配财富,有着本质区别。
“为什么不书写下来,谱写皇明诗篇呢?”
他不问前程,不问结果,他就想将一身所学,写进分配论里。
他不敢超过他爹,但想和太宗皇帝一较高下,亲征漠北肯定是没了,郑和下西洋也没了,收复安南也没了,他现在能赶超太宗皇帝的,就是思想上。
每个省,必须派代表,驻入公司总部,代表是义务劳动,没有工资,不享受公司任何权力,必须通过品德考核,且要接受御史、监察史的监督。
对于兵权,朱祁钰攥得死死的,须臾不肯撒手。
话说回来。
有的国家数据就比较漂亮,比如乾国,乾国的政府数据,就做得特别漂亮,不止计算房子,还计算了两遍,按照最高房价计算的。
所以不用动刀子。
朱佑梐可不死心,天天软磨硬泡,来个三圣思想呗。
他跑来养心殿哭诉,就是也想参与进来。
朱祁钰曾经分配过社会财富。
朱见漭直接赶人了,这是我的思想,老子要凭这思想,和太宗皇帝掰手腕子的,你还想分润功劳?想得美!
“爹呀,您得想啊……”
要知道,房价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
条款里,老皇帝防范所有人,就没防范皇家。
不过老皇帝浇筑通天之路罢了。
“大不了添上他们的名字。”
“儿子一介武夫,思想层面远远不如父亲您成熟。”
“而从国内移民之事,尽力而为吧。”
神+圣的,助他成为至高神。
朱祁钰没搭理他:“你家老四也不安分,朕手里还有几块地盘,他想去哪,让他挑个地方,去继藩吧。”
而且这钱还多了呢,皇帝太子的钱都在这里面呢。
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要尽善尽美,他才能闭上眼睛。
大明街道上,多了一种新兴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并不稀奇,朱见漭继任太子大典上,就乘坐了汽车。
到时候这套理论再传给太孙,老朱家个个皇帝都是思想家。
他不喜欢被人吹捧,谦虚使人进步。
“那儿子给您举荐几位大才。”
当然了,这条路注定不可行的。
“就学咱家自己的。”
毕竟王恕已经带头了,又给了大家一段充裕的捐钱时间,如果再不明白,那就别当官了。
所以,大明进入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儒家思想却没变。
因为不适应时代了,那就重新创造出一套理论来。
可时至今日,文官的话语权已经严重被缩减,因为话语权被掌握在纸媒手里。
朱祁钰何尝不想做一个思想家呢?
大明不是人口大国,而是巨国。
也可以用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可这是谬论,只是扩大税收而已,穷人什么好处都得不到。
大明的官员,本身就区别于大学生。
这就给老皇帝扩大民间舆论权柄,提供了充足基础。
王恕就第一个反应过来,这钱到不了民间的,就是左手倒右手。
终于找回了初心。
朱见漭道:“儿子跟您说句咱们父子间才能说的话,朱熹凭什么成圣呀?”
十全老人不就这么来的吗?
朱祁钰不屑如此,他始终认为,弄一套新理论,徒劳无功,兜兜转转还会回来的。
皇家拿出全部积蓄,实现了财富翻倍。
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写出来?
朱祁钰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两年脑子也不太好使,能记下来多少算多少。
武将想抬头,老皇帝也绝对不允许。
而大明百姓的教育程度,绝对是全世界最高,基本人人识字,人人能看懂报纸。
对百姓压根就没有什么影响。
剩下的时间,就是占领奥斯曼。
因为大明计算平均资产的时候,没把房子计算进去,作为固定产,房子肯定是重要一部分的。
他还在完善自己的思想呢。
雇枪手就雇枪手吧,看来朕这思想圣人,是做不成了,可惜了。
至于有人舍不得家财。
这笔财富终究要落入权贵手里的。
“分配论是朕的。”朱祁钰板起脸:“朕驾崩之后,你可不许瞎改。”
那就拿出命来换吧。
这是一篇极具朱祁钰风格的文章,不是别人代笔,充满他毕生人生智慧的文章。
而是成立一个财富运营公司,运营这笔财富,用在民生之上。
“奥斯曼那块地盘不好肃清,只要不是过分反抗的,该留下的就留下吧。”
所以呢,他就将人生智慧,和对社会的认识,写进分配论里。
只有那些政治敏锐感极低的人,才会等朝廷杀猪的时候,才哭爹喊娘求饶。
老皇帝所谓的分配论,不就是要杀猪嘛。
朱祁钰眯着眼睛:“朕也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
他确实没有写理论的能力,但他可以让官员来写呀,太祖皇帝研究的家谱厉不厉害,是有起名局的,皇族的名字,都是起名局起出来的,但功劳都是太祖的。
这是我的思想,你们抢个屁!
短期看,这个答案还算完美。
所以不用动刀子。
可朱见漭怎么看,都觉得这笔钱迟早落入皇家口袋。
朱祁钰却都没看。
一次龙场悟道,估计不能让王守仁成圣了,那就来两次。
还得找人帮忙。
朱佑梐开始给老皇帝画大饼。
朱见漭面色一苦,家里那点钱都被您划拉走了。
这算计,是真阴啊。
“爹,您还不知道那小子,他看不上那等荒凉之地,他想去德国,和老三一争高下。”
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统治思想,然后装进儒家思想了,把锅丢给孔子,丢给朱熹。
大明刚踏入初级发达国家,就被一脚踢下了车,现在还是高等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发达国家有几个了。
人到了不同年纪,就会有不同年纪不该有的烦恼。
如果对照发达国家的收入、消费、生活水平,他们是比不过明人的,可他们小国寡民,就变成了发达国家,其实百姓生活未必多好。
“爹瞧您说的,陈献章能都有,您为什么不能有呀!丘濬都能成圣,您一代千古大帝,为何不能成圣?”
他也想和那位绝顶诗才的大帝试比高,结果,发现被打脸了,他的理论就是一坨翔。
“您的思想,哪里不高屋建瓴?哪里不领先于这个时代?”
“那些贪官污吏,不准流放过去,罪犯也不许流放过去。”
那么,这钱到底是谁的?
其实,他没少灌输思想,民间通用的教科书里都有他的思想,整个大明有他的思想存在。
所以,用这种方式重新分配,是悖论。
“朝廷多花点钱罢了,你对老大有亏欠,这钱就从你口袋里面出。”
也就没弄。
爷俩一拍即合。
只是当时并没有普及到民间,今年开始向民间普及售卖。
其他国家是多算的。
在老皇帝认真写书的这段时间。
当时民间声音掌握在文官手里。
结果,朱祁钰还是给截胡了,他是一点汤都不给别人留呀。
朱见漭以前没细琢磨,现在越琢磨越觉得他爹真坏。
再不济,就让天下人去学他的理论。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最适合形容他。
这一次,他分配的是全国富人的财富。
哪有一个国家,拥有四十亿人口的!
这和景泰十年那次分配不一样,那次涉及到皇位,涉及到国祚,必须要彻底。
当时,只分配的是江南士绅财富。
“奥斯曼帝国,该分封的已经分封完了。”
大明避开发达国家,也是不想在国际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鲁王不能用了,再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