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青年导演(1 / 2)
五月终于过去了,六月张开双臂,大摇大摆,高调的降临大地。
天气显然要炎热许多,而且经常性的下起倾盆大雨。
这一天上午天气好好的,阳光明媚。
中午的时候,就忽然下起了大雨,哗啦啦一阵,仿佛整个太平洋的水都倒过来了。
在燕京东城区的一间小院子,一名留着短发,穿着大裤衩的中年男子正坐在院子中间的太阳伞下,眯着眼睛想事。
这名中年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贾科长。
从戛纳电影节回来,贾科长继续编写新电影的剧本。
这部电影暂时名为《山河故人》,剧本实际上早就完成了,不过他最近心神不宁,总觉得还不够好,因此不断的检查,试图找到心中不安的原因。
直到昨天晚上,他这才发现自己不安的源头。
他想要于明年参加戛纳电影节,冲击奖项。
而在今年的电影节期间,与李声耀交流时,李声耀劝他不要参加明年的戛纳电影节,劝他去威尼斯电影节,或者是柏林电影节。
李声耀的商业眼光,以及拿奖能力,大家都是信服的。
这就成为了贾科长心中不安的因素。
他要参加戛纳电影节,当然不是为了戛纳美丽的海景,他就是想要冲奖。
李声耀劝他不要参加戛纳,是不是认为他明年不能在戛纳有所作为呢?
难道他就真的与戛纳电影节无缘吗?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
贾科长起身过去开门,只见门口立着一名样貌周正,面带微笑,很有阳光暖男气质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叫魏舒均,华夏传媒大学毕业。
已经执导过几个短片,颇有才气。
而且魏舒均家里有点关系,有点小钱,贾科长早就认识他。
“小魏啊,快进来。”
魏舒均手中提着一个袋子,进入小院,便将袋子递给贾科长,“叔,这个月新出的《电影手册》,还有《视与听》,我从国外带回来的。”
《电影手册》和《视与听》都没有汉字版。
在内地没有销售网点,要购买这两本书,只能在国外买。
贾科长闻言,微笑点头,“坐,我们吃点水果。”
他让家里的阿姨切了一盘水果,然后坐下来与魏舒均聊天。
魏舒均去年夏天才从大学毕业,然后自己开了一家影视公司,雄心勃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
他过去没有制作长篇电影的经验,便来找贾科长,希望可以得到贾科长的指点。
这小子还不是拍一般的商业电影,他想要拍文艺片。
贾科长不是小气的人,便耐心讲述他自己早期的经验。
就是拍小成本文艺片,放在国外电影节展映,冲击奖项,卖出版权,形成良性循环。
魏舒均听得很认真,一边点头,一边不断提出疑问。
聊了足足有两个小时,贾科长将自己早期的经历都讲的明明白白,听得魏舒均非常佩服,连连说着一些好话。
像是贾科长这一套。
老谋子他们早就开始玩了。
不过贾科长应该是这套玩法最后的继承人。
后续没有人像他这样成功了。
现在的年轻导演,更多选择商业片开局。
毕竟商业片能赚钱。
贾科长见魏舒均的模样,心中亦是有些得意,拍小成本文艺片起家,最后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可不是谁都可以复制的。
他听着对方的夸赞之词,渐渐觉得这个小年轻有眼光,想到自己最近考虑的事,便忍不住说道:“小魏,我打算拍一部新电影,你觉得我应该参加明年的戛纳电影节,还是威尼斯电影节?”
魏舒均闻言一愣,“叔,什么题材的电影?”
“社会大变革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态,生活变化。”
“那你原本是怎么想的?”
贾科长觉得魏舒均是可以信任的人,想了想,便说道:“我原本打算参加戛纳电影节,为了明年参赛戛纳电影节,我今年就过去当评委了。
而且在电影的角色选择上,我会用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女演员。”
他已经构思过故事里几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
他打算过段时间去港岛,请张曼钰出山,张曼钰不愿意,他就请张艾嘉。
张艾嘉虽然不如张曼钰在欧洲有名气,但演过不少优秀电影,在欧洲那边,专业影评人基本都认识。
实际上为了冲击戛纳电影节,他还有一些想法。
比如用《gowest》做贯穿电影的插曲,这首歌可是曾经的禁曲。
另外还会描述男女主角对西方生活的向往,安排女主角的小孩接受西方教育。
尽管这些事在那个年代很正常,不过现在华夏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老百姓的自信心已经提上来了。
这样的故事情节在国内必然不讨好。
贾科长知道,他这部电影出来后,肯定会被很多观众批评。
但他还是想要拍出来,可以说为了冲奖,他真的是拼了。
当然这些话不好对魏舒均说。
魏舒均听到了贾科长的话,觉得很正常。
毕竟戛纳电影节就是世界第一电影节。
他心中好奇,不明白有什么犹豫的,“参加戛纳电影节很好啊,叔,你犹豫啥?为啥要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贾科长掏出一包烟,递了一根给魏舒均,自己点了一根,“有一个朋友,在圈内很有实力,他建议我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他说我的新电影不适合戛纳电影节,适合威尼斯电影节。”
魏舒均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叔,我觉得看你自己。
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都很难,戛纳电影节更加偏向商业片,威尼斯电影节更加偏向文艺片。
你自己考虑电影性质。”
贾科长点点头,余光瞥见袋子里的两本杂志,随后取过袋子,拿出里边的两本杂志。
《电影手册》与《视与听》的封面都是李声耀,而且两本杂志封面共用一张图,那是李声耀在凯旋门下思索的画面。
这是贾科长第一次看到李声耀这副模样,他都有些不适应。
李大导风光无限,他在想啥呢?
“他在想什么?”
“他还需要什么?”
这是两本杂志的在旁边写的留白。